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8291 | 阅读:

  【摘要】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其作为现代化教育的一项重要形态,通常对孩子的良好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还存有较多问题,这就需要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到家庭教育中,以促使家庭教育实现良好发展。本文主要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应用于家庭教育的作用进行研究,以促使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中华  传统文化  家庭教育  作用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2-0009-02
  中华民族不仅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而且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对人类的文明进步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以及民族精神的内核,其通常有着显著的生命力与独特性,属于民族实现不断繁衍与发展的重要精神滋养以及支柱。基于此,在进行育人的时候,需加强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实施以文育人。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其存在最大的误区就是将孩子的在校成绩以及能否考上优异大学作为衡量其立足于社会的标准,而忽視了孩子的自身感受,且由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就会对家庭教育造成不利影响。而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现代化家庭教育中,通常对孩子的励志教育、人格教育、品德培养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1.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导致现代化教育无法走出困境。其具体包括:(1)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中国古代,家庭教育过程中,道德教育通常是极其重要的部分,现代的家长虽然逐渐注重学生的教育问题,但是单纯的注重智力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同时,在具体教育中,大多数家长都忽略了基本的问题,也就是交往与生存的问题。家长过度注重功利化教育形式,通常会使学生失去美好的天性,大部分学生会产生冷漠、自私、无责任感、缺少公德心的问题。这就致使大部分父母十分注重对孩子进行智能教育,而忽略了对其品德的培养。事实上,孩子具备的道德品质通常是其立足于社会的根本。这种家庭教育通常会表现出家庭的伦理缺失,且爱的尺度无法准确掌控,就会导致家庭教育的观念出现世俗化、功利化。(2)随意放任的家庭教育。目前,大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呈现出过分溺爱,尤其是经济方面,基本呈现出放任状态,其对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基本是有求必应,从而导致孩子形成任性、放纵、虚荣、自私的不良习惯[1]。这种过分的溺爱,就会造成孩子的个性缺失,并致使孩子出现品德与心理问题。在面对学生的学习方面,大多数家长为了实现自身的虚荣心,通常会选择揠苗助长的形式,而没有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智力水平、学习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到处拜访名师,通常会花费许多钱送孩子到补习机构,而学生也每天忙于奔命,自己的业余时间都用到大小补习班的学习上了,长期以往,学生不仅没有获取好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从而影响到学生的顺利成长。(3)转嫁愿望的家庭教育。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家庭都是专制型家庭,在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是根据父母自身的意愿,对子女开展强制性的教育,该教育方式下,家长通常强迫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学习与生活,还会通过惩罚的形式强制实施。这种教育下,不仅会致使学生粗鲁待人,产生自卑、不合群、孤僻的心理,而且还会使学生在成年期出现违法犯罪、精神障碍等现象。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前提,很早之前就备受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家庭,其更注重道德的培养、家风的传承、人性的回归,即注重对孩子的“做人”教育。大部分家庭教育的内容都需根据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将与自然和谐、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等作为教育的目的。例如我国所倡导的“友善、谦卑、诚信、孝亲”等,其都对人格的形成与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1 提高家长的统合能力
  父母不仅是孩子的首任教师,而且还是陪伴孩子最长久的教师,孩子人格的形成及习惯的养成都会受到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影响,因此,家长的素质对孩子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当前的家庭教育仍处于低层次,如溺爱型家庭、专制型家庭等,基于此,需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促使家长统合判断力的有效提升,并构建出理想的家庭教育。同时,家长通过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不仅能够使其统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能够使家长梳理事物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使家长的综合素质极其判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以此使孩子得到相应的培养,并使其自身能力得到相应提高[2]。
  2.2 找到家庭教育着力点
  家庭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其通常有着自身的特点、规律、方法。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或者社会环境出现怎样变化,或者孩子处于什么成长阶段,都需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即找到家庭教育开展的着力点,并逐渐突破,从而促使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而想要实现该现象,就需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例如,传统文化当中对孩子具备的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通常包括: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等,以促使孩子的人才教育、人文教育、人格教育得到有效提升。家长只有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学习,才能对家庭教育开展的内涵具有更明确的认识,并对家庭教育体系当中存在的缺失进行检查[3]。同时,在家庭教育中存有偏差的家长,还可以实施对应的补漏,从而使孩子获得全面化的教育与发展,并有效避免家长将家庭教育当作成学校的同款教育。
  2.3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
  首先,仁爱和礼。仁爱精神作为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的核心,其不仅是个体和社会、他人彼此间友爱、和谐相处的状态,而且还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有效处理的基本准则,其通常更注重人和人彼此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友爱、以人为本。家庭当中,血缘亲情的关系就是仁爱之本。仁爱主要强调对家人的责任与爱,其更注重爱父母、敬长辈,并将爱逐渐推广给他人,也就是培养孩子的博爱,从而实现关爱社会、关爱他人、互帮互助。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将其运用于家庭教育当中,不仅可以促使家庭成员间形成和谐、互爱的关系,并培养子女的博爱、仁爱之心,而且还能够促使家庭和睦、睦邻友好。仁爱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其通常有着显著的价值,通过对传统文化中价值的充分挖掘,激发孩子的仁爱之情,从而使人际关系的冷漠现象得到有效改善[4]。“仁爱”是本,“礼”是纲。“礼”作为仁爱在实际生活中的实际体现,其将做人根本以道德规范进行表现,对人际关系进行调节,从而做到与人为善。“礼”不仅是个人的道德素养与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而且还是传统文化的外在形式,从而规范人的行为,有效改善人际关系。对于家庭中每个成员而言,其都属于独立且平等的个体,但每个家庭的成员对人对事、性格的不同,就需要充分遵循“礼”的精神,并做到相互谦让、尊重、包容,从而实现家庭关系的融洽和谐。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