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036 | 阅读:

  【摘要】数学思维能力是人们在从事数学活动时所必需的各种思维能力的综合。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促使学生经历实验、比较、猜想、分析、抽象以及概括的全过程,并促使学生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展开推理。而且由于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从而促使学生在掌握必备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思维  课堂教学
  【中圖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4-0058-02
  新课标以及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其中的全面发展当然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以及动脑思维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进而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养。
  一、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科学恰当的数学问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够促使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首先,教师要设计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如小数除法,当教师创设出问题情景,促使学生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28÷16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该怎么办?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学生会结合小学除法的知识展开思考:可以将整数28看成是28.0,然后用28.0除以16,就能求出最后的结果。教师再引导学生详细说出被除数的位数以及商的位数,从而促使学生经历小数除法计算法则的完整探究过程,进而促使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总结出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还有5.6÷7这个除法算式,商不够1,也就是5比7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时候要怎么办?从而促使学生用0来占位。
  其次,教师要设计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如课堂结束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先展开回答,然后让数学能力中等的学生再次总结回答,最后让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如关于分数性质意义的问题,教师促使学生举例单位1,如果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具体含义,那么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学生可以举例一车苹果,举例一个年级的所有学生人数,举例一所学校的所有学生人数等。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作答,教师就能大致了解学生的知识构建情况,教师就能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
  再次,教师要展开追问。追问,就是在学生表现的精彩处与错误处展开提问,从而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维与解题思路,进而注重对学生正确思维的培养,而不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与问题答案。如在引导学生探索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分别从两个粉笔盒中拿出二分之一的粉笔,其数量一定相等吗?如果学生回答相等,那么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两盒粉笔的具体数量,其一是10根粉笔,其二是20根粉笔,然后再次提问学生10根粉笔的二分之一与20根粉笔的二分之一相等吗?如果学生回答不相等,那么教师同样要再次提问一个为什么,促使学生解释原因。
  二、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题多解,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样化的策略来解决同一道数学问题。一题多解,既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知识灵活运用能力,还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组合图形的面积部分,如果所求图形的面积是不规则图形,那么学生可以用割补法展开求解,也可以用外部整体图形的面积减去其中一个小规则图形的面积,学生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以及图形中的数据展开面积计算。
  还例如这道数学问题:修一条500米长的公路,已经修了120米,还剩几分之几未完成?那么学生可以直接用还未修的公路长度除以总的公路长度,进而求出还剩几分之几,具体算式就是(500-120)÷500。学生还可以先求出已经完成的工程量,然后用1减去已经完成的工作量,剩下的就是还未完成的工作量,具体算式就是1-(120÷500)。
  当然,学生的计算练习中,还会遇到很多的可以一题多解的数学题目,教师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即每计算一道数学题目,学生就要思考是否可以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解决策略。
  三、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科目中的实践操作,能够切实促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以及总结探索的全过程,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数学公式定理的总结探究过程。
  首先,是新知探究方面的动手实践。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探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硬纸片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图形,然后促使学生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并促使学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切下来,进而促使学生展开观察、拼接与图形的转化。在经历了大量的观察、分析、实验和对比之后,学生就能发现,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而且转化前后的面积不变。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展开知识的复习巩固。如《可能性》,学生可以在课下展开相应的关于可能性的游戏活动。如投掷硬币的实验,实验操作之前,学生可以猜想正面朝上的概率和反面朝上的概率。然后学生要展开具体的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数据的记录,进而学生再将实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进行对比分析,学生的脑海中就会初步构建概率的相关知识,就能深刻体会可能、一定以及不可能的具体含义。
  四、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逻辑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具体的学习内容以及数学题目展开合作交流,进而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