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770 | 阅读:

  【摘要】求异思维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求异思维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思维方式,具备特有的思维运行规律,需要挣脱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力求实现思维的创新。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够活跃教学氛围、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切实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求异思维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4-0007-02
  求异思维具备显著的创造性特征,通过应用求异思维使得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站在多种角度分析并解决问题,最终养成以及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质疑精神[1]。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大同小异,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通常采取“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死记硬背。虽然这种方式能够保障学习成绩,但是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因此,教师要将求异思维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此助力学生取得全面化、个性化发展。
  一、简析求异思维
  现阶段,国内学术界对求异思维的定义并未达成统一认知,不同学者针对求异思维存在不同看法和定义。如张大松教授在其撰写的《科学思維的艺术》中表示:“求异思维是指思考者在研究问题解决措施时,不受外界信息和思路干扰,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出发,探索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2]。”国外的教育学者则认为求异思维等同于发散性思维,是智力创新的综合体现[3]。不管国内外学者对求异思维的认知是否相同,不能否认的是,这些学者在研究求异思维时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笔者认为求异思维是思维发展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亦或是思维能力发展成熟的一种表现。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提倡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合理应用求异思维恰好可助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发展。因此,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情境,确保切实有效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价值
  与初中语文相比,高中语文这一学科的深度和广度均得到了提升,人才培养目标也随之提升。基于此,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全面加强求异思维的培养,并借助求异思维,提升高中语文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来说,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集中体现在:首先,有助于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传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模式开展教学,学生在学习中呈现出显著的被动性和依赖性。而通过求异思维的应用,教师在具体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中开展学习,有效提升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求异思维也是创新思维的一种,将其灵活应用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再受到限制,而是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思考、探究学习中。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潜能被激发,实现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还要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面对这一教学目标,通过求异思维的应用,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多角度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思维品质的发展,最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求异思维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的措施
  (一)做好教学方案设计,重视对学生的引导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得到不断完善和优化,重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要被摒弃,真正将课堂主人公的角色归还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给予学生及时地指引,监督学生进行高效自主学习,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缺少教师提供的明确定位,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很大可能性会偏离学习目标,基于此,就需要教师重视做好备课工作,科学、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明确实际教学目标。
  例如,在进行《祝福》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厘清教学重难点,明确认知要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到什么,如何高效开展教学活动等。本文主要讲述作者鲁迅在故乡祝福的过程中,亲眼见证了祥林嫂的悲惨生活,进而披露当时社会的封建思想,表达出对世态炎凉的社会现状的不知所措。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对文章人物进行分析,因此,教师可单独设立一个教学板块,带领学生针对这一内容展开探讨交流,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主要人物祥林嫂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4]。祥林嫂的形象描绘得饱满且丰富,大多数学生对祥林嫂的第一印象是可怜、淳朴、善良的,此时,教师在一旁给予学生一定提示,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角度认识祥林嫂,从更多细节里对人物特点进行挖掘,并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就会明白祥林嫂也有着无知、不幸的一面,学生会对文本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
  (二)合理设疑,促进学生思维碰撞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催化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设计问题,教师利用问题的引导,可使得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并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思考,最终完成求异思维的培养。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想要切实有效发挥求异思维的作用,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合理设疑,通过给学生设立问题情境调动思维活跃,进而实现思维碰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教师要研究透彻教学材料,深度挖掘教学内容,把教学重难点转化成多个小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对求异思维进行锻炼和提高。
  例如,在进行《故都的秋》文章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遍文章,然后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给学生提出问题:“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都描写了哪些景色?描写方式是怎样的?”此时再让学生阅读一遍文章,学生就会从文章里找到准确的答案。其次,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认知,就可适时提出更多的问题:“作者在描写景色时为什么要重点凸出秋枣、槐蕊和秋蝉?想要表达自身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在问题情境下得到有效碰撞和发展,,切实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