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389 |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050-02
  有人说,中国是诗的国度,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以诗歌为主体的抒情文学特别发达,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传世杰作,汇成了涛涛的民族文学之河奔涌至今。这成了我们今天高中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成了我们民族文学丰富的宝藏。然而,由于时代的久远,文化背景的陌生,我们今天的中学生对古代诗歌已经有了厚厚的隔膜,因而,指导学生鉴赏古代诗词,传承民族文学的精髓成为我们教学迫切的任务。在这条河流中,我们看到了古代诗人们走进生活,亲近自然,以生活中的万事万物为素材,以神奇之笔饱蘸激情,或勾画、或点染,于是,诗中就有了真实的生活场景,鲜活的自然景物。我们不妨看看杜甫的诗《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字,写到了盛开的百花,留连的戏蝶,自在的娇莺。但简单的几样事物就组成了一幅风光无限的春景图:春天了,花园里百花竞放,繁花沉甸甸的压弯了枝条,,花枝上彩蝶翩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留连”二字暗示了花的鲜艳芬芳,也写出了蝶的舞姿可爱,而黄莺动人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娇”字写出了莺声的轻软,“自在”又写出了环境的清幽。这是一个多么美的画面,色彩绚丽的花是静的,流连的戏蝶是动的,黄莺的娇啼又为画面配上了音乐。读着这首诗,仿佛自己也走在了千年前成都郊外的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和诗人一起享受着春光给予的视觉和听觉的无穷美感。这样的景,除了让我们感到美之外,还有什么感受呢?我们的感受和诗人应该是一样的,那就是胸中油然而起的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从诗人来说,还有饱经离乱之后的对平静生活的欣慰和热爱,这就是由景而抒情了。
  从写作上看,这首诗景中有情、情由景生,正是符合了中国传统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这一特点呢?所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就是作者将感情融合在特定的自然景物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情感,这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在这类作品中,抒情是写景的目的,任何景物的描写都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景又是情的载体,没有景的承载,情就没有着落,即使勉强抒情,情也会显得空洞无力。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类的诗歌中,我们比较容易理解的是景,而它抒发的情感是含蓄的,比较难把握的,能够由景把握作者的情,是鉴赏的关键,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把握作者的情感:
  一、抓色彩词。中国古代诗人很讲究诗画合一。运用色彩来渲染情感,这在古代诗歌中是普遍现象。一般来说,暖色能表现积极的情感,像兴奋、喜爱、充满激情等,而冷色则相反,常用来表现消极的情感,像颓废、消沉、伤感等。因此,把握了诗歌中的色彩词,也就把握了作者的情感。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盛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诗人为我们勾画出这样的画面:春江水绿,江面上开满了火一样燃烧的江花,红艳艳的阳光又洒满了江面,整个画面以红色为主,以绿色为陪衬。暖色成了画面的主要色调,这样就使整个画面显得生机勃勃,这不正好和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和谐一致吗?所以,在阅读诗歌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让作者描绘的诗中之景形成一幅具体的画面,在作者为画面着色时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找到契入作者思想情感的突破口,进而缘景明情。
  二、抓情感形容词。在古代诗歌意境创造中,诗人在写景的同时往往会在景中加上一些直接表达自己情感的形容词,使景和情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时,我们抓住了这些形容词就可以有效地把握作者的情感。例如,李白的《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楼上有人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这里就有不少情感形容词。这首诗是羁旅行役者之辞。在秋天的黄昏,广漠的平林上暮霭如织,深秋的山,绿中泛着寒意,在视线的尽头,山象一条碧玉带,这时的天色已晚,夜色悄悄降临,高楼之上,此时正有人发愁呢。 愁什么呢?呈现在眼前的是长亭连着短亭延伸向远方。一个“愁字是本词抒情的中心,它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而“寒山”“伤心碧”又进一步渲染了抒情主人公心中之愁。山本无所谓寒暖,碧色也未必只能让人伤心,但此时却是主人公内心真实的表现。在思乡的人看来,秋山带有寒气,碧色引起伤感,,但是又不直接铺陈,而是把主观之情寓于客观之景,景中含情,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的表达,在柳咏的《雨霖铃》中也有相似的诗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这寒蝉又何尝不是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在意境创造过程中,景与情相联系的纽带就是这些直接表现情感的形容词,我们在鉴赏时要善于抓住这些形容词来把握作者的情感。
  三、抓积淀着民族情感的特定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一些特定的事物往往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固定着一定的情感,像屈原笔下的芳草美人往往指那些品行高洁之人,出现长亭折柳一类意象就一定和离别有关,宿鸟归巢又是寄托游子思归之情。因而诗歌中出现了这些事物,情感必定是有所指的。分析景中之情,这也应该是个切入点。例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只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进了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天地之间是如此的纯净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独钓的渔翁成了天地之间放大了的意象,他是为饥寒所迫么?显然不是,读懂此诗关键是“独钓”二字,,从姜子牙垂钓渭水后,这种诗意化的行为便成为士大夫抒情的工具,寄托了他们的理想与愿望。此時,诗人被贬柳州,政治上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和压抑,这种寒江独钓的行为除了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外,恐怕还有点渴望一展宏图的期待吧?所以,,鉴赏古代诗歌,我们要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常用的意象,运用积淀在这些意象上的象征意义或者附着在其上的具体情感来理解作者的情感,这也应该是个积极有效的手段。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