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216 | 阅读:

  【摘要】重视公民教育就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学中,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强化学生社会责任与担当。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需要初中政治教师在加强专业成长的同时,也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并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构建公民教育体系。
  【关键词】公民教育  道德与法治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5-0020-02
  在新时代随着部编版教材的全面推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视学生公民教育,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已经成为了部编版教材非常突出的特色之一。这主要体现为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不仅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社会参与作为三大部分之一,而且在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下,无论是政治认同、法治意识,还是公共参与,都直接体现为公民教育重要内容。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下,重视公民教育的渗透,是新时代赋予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在要求。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历,从转变教师观念,优化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等方面,论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公民教育的渗透。
  一、转变教师观念,培养学生公民意识。
  公民教育开展的实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就必须从政治教师自身做起,转变自我教学观念。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教师的表率作用既是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的重要源泉,又是其观察世界、思考人生的对应模版。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就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是增强自我专业发展,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公民意识内容。公民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多方面,如权利与义务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公德意识、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政治认同意识等。这些公民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政治教师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更要学会通过较扎实的专业素养将其表现出来,以实际行动为学生做好表率。如法治意识的培养,政治教师要从自我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做起,通过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与学习,从专业化发展的角度进行有效的梳理,从而在增强自我专业成长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备课、授课,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树立尊崇法、敬畏法等法治意识,从而达到公民意识培养的目标。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更要建立规则意识,不随意拖堂或利用自习课进行补课,才能给学生做出良好的表率。因而,加强自我学习与发展,是政治教师转变观念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关键的一步。
  第二是融入学生实际生活,转变思政教学观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摆脱传统说教型的教学模式,就要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来促进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笔者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中,道德与法治在不同年级中均排名第一,而不喜欢的原因中教学观念陈旧也排名第一。这就说明了,转变教学观念是新时代政治学科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笔者结合调查结果,从教学模式入手,以体验型、讨论型、实践型课堂教学为切入口,通过切入学生实际转变教学观念,如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民主选举班委等,不仅使课堂教学“活”起来,而且学生也逐步喜欢上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观念转变的背后,是政治教师大量精力与心血的付出,也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保证,是“三型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逻辑驱动。
  第三是开发有助于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校本课程。从部编版教材的编排原则来看,尽管在内容上进行了全国大统一的统筹,但在教学过程中却赋予了教师更多的灵活性与空间。这实际上就是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应有更多的校本课程进行支撑,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培养公民意识。校本课程小到学生的生活方方面面,大到学校的规划发展,都包涵了广泛而实际的公民教育素材。如日常买饭排队的规则意识与公德意识等,都是校本课程可以加以利用的素材,这样才能把学生从学习主体上升到学校主体,转变学校教书育人方式,真正树立起服务教学、服务学生的服务意识,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觉醒与成长。
  二、优化教学方法,重视公民教育渗透。
  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动力。而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公民教育的渗透,就更要重视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模式的更新。虽然笔者在上述教学观念的转变中也涉及到了教学模式的更新,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阐述教学方法的优化。
  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一课为例,笔者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中,采用了体验法与案例法。案例法就是取自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来获得知识,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如公民基本权利中,以案例为突破口进行体验设计——张某作为班内同学,因外在形象被学生取了一个绰号——“肥仔”。尽管这种行为在学生看来司空见惯,但张某本人是非常不高兴的。为此,笔者就以此进行引申,把人格尊严权和侵权责任作为体验对象,开展了一节体验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充当不同的对象,从同学、教师、朋友、法治人员等各个层面进行体验,从而使学生对公民基本权利有深刻的认识。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典法》实施的当下,笔者更是结合了民典法的人格权的法律条文的引入,使最新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教学中,以进一步充实学生体验的真实性。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就转化为两部分:
  第一,基于社会公德的情理体验。即通过换位思考的形式,代入具体案例中人物情境进行体验分析,将社会公德的情、理融入到体验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对公民基本权利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那些自以为没什么事情的学生,放到张某的体验视角,让其他同学就他某一特点取绰号来进行笑话,并进一步大化之到每一位同学,使学生对这一行为的情理体验有切身的感受。这种体验式教学法,不仅引发了全班的大讨论,而且还使每个学生对公序良俗的社会公德有了更感性、更明显的认识。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