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985 | 阅读:

  【摘要】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国外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相比,仍面临着游离于专业教育体系之外等许多难题。本文以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专业为例,探讨将创新创业教育环节深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之中,达到各类课程内在的融合与贯通,并形成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宽阔的创新创业发展空间。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  材料物理  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太原科技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面向‘新工科’功能材料专业建设”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4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9-0109-02
  在普通高等学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1],创新创业教育受到关注意味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心发生了转移,其主要功能是一种实用教育,以培养受教育者创业意识、精神及创新创业能力为主。创新创业教育设定的目标需要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因此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石,反之,创新创业教育又会对人才培养促进和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要渗透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就必须做到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深度融合,具体包括教育理念的融合、培养目标的融合、课程体系的融合及教学内容的融合[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的其他课程教育不互斥,而且应当更加与专业知识的传授糅合起来,学生的创造性不能像工作技能和操作技巧一样传授决定了这一点,它只有通过科技知识、人文知识、生活知识等蕴含的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教化才能潜移默化而生成[3]。
  当前,各类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认识存在些许偏差[3-5]。比方说有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等价于把学生塑造为创业者或企业家,或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簡单地作为就业指导课的一个教学环节。这些偏颇的观念导致创新创业环节目标定位失准,反而削弱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还有部分高校在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机械地增加一些创新创业类课程,认为这样就是创新创业教育。类似做法本质上割裂了创新创业教育与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联系,违背了专业教育规律,使其蜕化为单纯的技能教育或技巧培训,并没有达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设定目标。因此,本文以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专业为例,探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的意义及相关举措。
  一、在材料物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创新创业教学模块
  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专业是2004年基于山西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而设置的工科专业,,培养能在功能材料的合成制备、改性加工、分析测试等领域从事复杂工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达到培养创新型、复合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工程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环节的设立是急需的。为了落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大学生,纳入教学主渠道的要求,我校材料物理专业在2017年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设置了《创新创业基础》通识必修课程,以及《创新创业实践》通识实践环节,确立了创新创业教育环节在整个专业教育之中的地位,从而将其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环节,放在和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而新的课程体系的完善,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培养的深度融合需要教育者集思广益[3-5]。
  在教学实践之中,材料物理专业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穿插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避免了脱离专业教育的闭门造车。本专业在近两年的本科生培养之中,大力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强化创业实践与其它专业实践的整合,有意识地立体化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例如,在第八学期本专业开设了《材料物理性能课程设计》(3周),该实践环节要求学生以课题小组的形式完成特定物理性能的功能材料的设计开发,学生在两周的实践过程中要进行文献收集整理、材料成分设计、制备方法优化、物理性能检测等环节,本环节以项目导向的方式达到了创新创业教育和材料物理专业教育的贯通,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等素质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为了在政策上支持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之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出台了配套绩效奖励制度,鼓励专业教师和实验室人员进行积极的课程和实验教学创新,对成绩突出者在考核的时候予以适当奖励。在政策鼓励下,课程建设带头人、专业课授课教师、实验指导老师、学生辅导员等各类教育参与者主动参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不同角色的指导,学生能多方位多侧面地了解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技能的关联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面向本科生的优培生项目,部分优秀学生在大三上学期的时候能够进入相关科研团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中。这个培养项目由学生辅导员做业务管理,由专业教师指导科研工作,由实验室人员负责实验的实施,经过这样多维度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统计,从2015年到2019年,本学院本科生承担了各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0项以上,发表论文50篇以上,参加申请发明专利10项,部分学生还荣获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各种学科竞赛奖。可见,推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落地实施,促进学生带着问题、任务学习,既提高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又完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环节。
  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与专业实验和实训平台共享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除了优化专业培养规格、改革教育模式、引进现代信息技术、采取多维考核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持续性、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之外,还须完善实践平台的软硬件建设[6],平台是创新创业教育环节得以实施的基本保障。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本科院校缺乏相关的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只能纸上谈兵。以材料物理工科类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为例,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两点:第一是校内创新创业实践的教学场地不足,例如金工实习、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物理与力学性能测试、大学化学实验等实验及实训场所不足、设备陈旧台套数少、耗材没有保障、实验指导教师没有编制等,这使得创新创业教育难以高质量开展;第二是缺乏校企合作联动的机制,从战略高度看待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不够。企业缺乏依靠高校专业教育发展壮大企业自身的意识,也不重视、不欢迎学生进入生产一线开展生产实习。同时,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普遍采用参观实习的方式,学生走马观花,大多只看到表面,而不能深入了解生产设备先进的原理,实习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