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歌是一种具有意境的文学体裁,可以通过独特的创作方式将社会生活呈现,在小学教育中也已逐渐引起更多的重视。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高年级诗歌教学的意义进行简要阐述,并通过分析现阶段诗歌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致力于提升小学诗歌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歌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9-0061-02
引言
诗歌在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很多文学名家在诗歌方面也有着突出的造诣。小学生是未来的文化继承人,学习诗歌对于帮助其理解我国数千年发展而来的文化、思想以及艺术有着积极作用。因此,提升小学语文诗歌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式十分必要。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诗歌教学意义
小学高年级的诗歌教學对学生有很多好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并且能够认识到各个历史时期的风俗文化与思想情趣。其次,诗歌拥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能够启迪学生的思想,并给予方向上的引导,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最后,诗歌的学习能够带来精神上的享受,是诗人根据自身的情怀,为生活环境、自然景致做出的高度概括,并蕴含着一种理想的美,能够为学生带来自然的享受。另外,诗歌具有感性的特征,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引发学生的想象,并润泽心灵,感受到自然与生活环境中的美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1]。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诗歌教学现状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诗歌是重要的内容。但是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诗歌教学是我国小学语文阶段的重要构成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进行高年级的诗歌教学时要重视语文知识素养的提高,有意识的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进而为学生今后的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多数的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通过针对性的方式开展教学,在诗歌教学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导致学生在进行诗歌学习中缺乏系统性。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国家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日益关注。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以及语言积累。
总的来说,在小学阶段的诗歌教学主要就是初级的、基础的教学;部分教师缺乏对诗歌教学关注,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对诗歌进行简单的解析,然后再通过背诵的方式进行学习。此种方式导致学生在死记硬背之下对于诗歌缺乏兴趣,没有深刻地了解诗歌的精髓。
此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导致多数的学生仅仅会背诵,但是不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手法以及写作技巧等等。
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充分意识到诗歌中的思想与精神,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践中要分析小学语文高年级诗歌教学的方式与价值,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优化,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诗歌教学方式
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高年级诗歌教学方式的优化、完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效的增强教学质量。在实践中要对现有的教学观念进行优化,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情景教学、朗诵等多种方式达到优化教学模式的目的。在实践中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小学的学习阶段,教师为了使学生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情况下会一味的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但是这样往往不利于学生提高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工作。例如,教师在讲解《宿新市徐公店》一课时,要指导学生结合诗歌中不同语句的特点与传达的思想感情,采用不同的朗读语调,在朗读前面部分的时候,可以用平稳和缓的语调,能够将田园安然宁静的状态烘托出来;中间部分则需要欢快活泼的语调来体现少年的欢喜;后部分可以将语调转换为缓慢而平稳的状态,从而将人物心情的低落以及意境真实反映出来。通过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其课堂参与度。
(二)将诗歌知识融入生活
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意识到生活与语文之间的内在关系。在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将生活实践与诗歌有效地融合起来。例如,在进行一些写景的诗歌学习中,教师则可以将其与生活实际有效的联系起来,通过分析生活中自己遇到的景色、描述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对比诗歌中的情景,在这种理论与生活有效融合的模式中,学生则自然就会理解诗歌中的含义。
(三)转变教学方式
分析现阶段高年级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在现代的教学理念引导之下,通过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对课堂模式进行优化完善,,进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诗歌教学以及理解具有积极的意义。
1.多媒体教学
在高年级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方式开展教学。通过多媒体、网络化的方式展示诗歌的情景与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记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例如,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简单的翻译,再根据作者的生平,强化对诗歌的认知以及理解,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动画等方式引导学生,这样才可以在无形之中增强诗歌学习的效率,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实时情境,不仅能够达到诗歌教育的效果,对于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也十分有帮助。小学语文作为综合素养要求较高的课堂之一,教师运用理论进行教学难以将根本问题化解,关键点在于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充分吸收。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增加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而信息技术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根据需要制造情境,通过影像、声音以及灯光的相互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场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结合搜集的相关教材知识,使场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置换,帮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并提升鉴赏能力。例如,教师进行《四季的脚步》的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创设出不同季节的景象,背景以现场情况为准,结合声音的效果,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向他们适时传达季节的特征与美好。
- 上一篇:体验式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解析
-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