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145 | 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制度的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强调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特点,科学的应用团队协作模式推动学生正向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理念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同时也能够切实满足新课改的目标,对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意识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時,就要深刻认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课堂高效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  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1-0113-02
  合作学习理念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开拓思维,增强逻辑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激发小学数学课堂活力,让学生始终处于灵活、生动、富有生命力的课堂中,这样不仅能够切实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促进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同时也能够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真正实现班级整体性提高。
  一、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方式的重要性
  在中国,小学数学长久以来都处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学生发展的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制度的改革,时代的变化,小学数学教育需要有新鲜的血液,需要有活力、有激情、有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创新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问题。在近年来,小组合作探究已经成为了主流教学方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主要是由于小组合作探究能有效地改善教学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
  二、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全国各地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已经普遍使用,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高度重视。但是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过程中,由于老师的认识不足,没有进行深刻研究,一是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没有抓住重点,仅仅存在于表面;二是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三是忽略了教师的主体作用。
  1.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没有抓住重点
  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大多数学生都是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后就结束了,对小组内其他成员的意见是不重视也不理睬的,而且某些成员还不认真听取其他成员的见解,更不会主动进行探讨,彼此进行交流切磋。都是这样敷衍了事,使得探究的问题没有得到深层次的剖析;偶尔成员之间会人云亦云,但是都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感觉还没有开始探究就已经结束了。
  2.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些只是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跟上时代的步伐,博得领导的赞赏,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就导致了老师在给学生创建学习情境之后,不会留时间给学生思考,,同时在学生没有进入学习状态,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想法,就单方面的要求学生加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也存在学生之间正在进行博弈,思想进行碰撞时,突然的加入就会导致思路中断;这样就会导致小组合作探究流于表面现象,没有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3.忽略教师的主体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过分的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学”的作用,而忽视了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置身事外,只在事后对学生进行评价,往往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会出现思维逻辑混乱,偏离探究的话题,从而影响到整个的教学课堂氛围。
  三、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的实践探究的措施
  1.尊重学生差异,引导学生互补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想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最大化,取得显著的成果,最终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学习能力、学习技巧、优势、劣势、学习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有针对性地对小组成员的个性差异做一个总结,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这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使各个学生在小组中发挥各自的作用,最终学有所得[1]。
  比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时,就可用“团队引导法”教学。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与本堂课内容相关的探究主题,如:“班级中热爱足球、篮球、排球的人数统计”、“班级中不同身高区间的人数统计”、“班级中热爱音乐、舞蹈、美术的人数统计”、 “班级中不同年龄区间的人数统计”等等。在课堂上,教师可先将学生按照个性特点、学习能力、优势劣势等因素划分为多个层次,再从每个层次中挑选一部分人员组成一个小组。在小组组建完成后,教师随机为各个小组分配探究内容,并引导小组成员根据自身需求规划需要负责的工作,由小组中的记录员统一记录。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但对学生的探究方式和讨论内容则不宜进行过多干涉,同时教师要将其中的偏差部分和遗漏部分进行记录,并将其规整为班级统一性问题在后半段课程中集中剖析。在学生探究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各个小组反馈探究结论,并以此为线索过渡到该堂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再进行教学。
  通过上面的教学方式,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堂中,让课堂更加高效化、灵动化。同时,学生也能够与彼此切实建立起情感联系,挖掘对方闪光点,并将其优势转化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长处,真正将“合作学习”的应有价值最大化地展现,推动小学数学正向发展的同时满足学生差异化的需求。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