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9082 | 阅读:

  【摘要】音乐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具有其特殊性,只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根据当地音乐具有本土性、实践性、表演性和即兴性等特点的原因,在此提出根据模式来模仿、依据生活进行合作、根据音乐表达肢体语言、依靠当地方言表达音乐情感和即兴编创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音乐  学校课程  教学方法与过程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一般规划课题“陇南地区当地传统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159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3-0109-02
  偏远地区是指交通相对较不便利,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较薄弱,以当地人口居住为主,人口流动不稳定,离较发达地区偏远的地区。当音乐教师对音乐校本课程实施时,有其特殊的教学方法:
  一、模式—模仿式
  民族民间音乐往往都有一种模式,不仅是能够看见的如舞蹈、民俗的表演程式等,也包括看不见的如歌曲、戏曲等。理解模式是为了让儿童能够更好的思考,所选的每一课可能都有其模式,教学中一般的模式有:1.原型模式,就是不改变原来的作品,一般通过视频、专家现场表演等体现出其模式,学生通过模式采取模仿的学习方式,这种模式基本都是原汁原味的,但对于经验不足的学生完全模仿出其原始味道,恐怕还是有难度,但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很好的了解作品;2.复合型模式,原型作品通过艺术家或民间音乐工作者的加工,创造出具有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音乐作品,这样的作品可能会更多的体现出一些作曲技巧,也有可能受当前音乐风格的影响,但同样也能够体现当地音乐风格,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可能比较容易接受;3.变体型模式,所谓变体就是改变原型模式,这种不仅体现在个人创作中,也在作品流传过程中有所体现,比如同一首民歌,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唱词唱调,甚至表现场合都会有变化,这时学生可以把这样的作品做收集联系在一起,进行模仿式学习。模仿学习有完全模仿和选择性模仿,对于可以有能力完全掌握的,可以采用前者,如果是现在的音乐技能难以驾驭的,,可以选择后者,但应该把没有被模仿的内容更好的理解。
  二、生活—合作式
  民间音乐的产生来源于生活,生活生产的方式是合作,所以利用音乐作品产生的原始式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师生把生活原型搬进课堂的教学,即生活—合作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有限制的,要有比较大型的生活生产过程,要在教材设计中有必要专门设立这样的课程,一般在教学中利用生活的形式主要有:1.生活情景的创建,利用本地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分配不同的角色,创建场景式生活情景;2.生活过程的模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过程中各司其职,学生能够熟悉自己的任务,在过程中要有合作精神,通过过程的模拟,整体体验音乐艺术产生与表现的方式;3.生活方式的艺术化,在表现的过程中,尽量用各种艺术手段,比如服饰、动作、语言、音乐等。在教學过程中的合作主要有集体合作,就是全体参与人之间的合作;小团体合作,就是在集体之内的为了教学必要出现的个别小团体之内和小团体之间的合作;个人与集体或小团体或其他个人之间的合作;当然合作其实也包括竞赛,团队之间或个人之间等等方式通过竞赛体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多种合作方式可以构建课堂的多彩性,即使是某一种生活模式,但通过前面提到的多种合作方式,极有可能出现多种课堂教学方式;合作可以表现艺术的创造性,生活可能是比较单调的,但是如果作为艺术就会体现出它的易变性,因为艺术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作为教学中的音乐课堂,也不应该成为一种固定“答案”,应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能力,表达自己的想法;用合作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合作不是控制,而是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有了所有同学的主动,才会更加有活力、也更加积极的教学效果。
  三、肢体—需要式
  陇南民间音乐的肢体表达十分丰富,无论在民间歌曲、戏曲,还是舞蹈、宗教音乐都很常见,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直接利用现成的,也可以自己根据音乐需要创造肢体语言。音乐中的肢体语言包括:1.节奏型肢体语言,每一个动作都是依靠节奏而发生,这样的音乐节奏比较紧凑,节拍较规整,比较常用的是“声势式”肢体语言,就是用拍手、捻指、跺脚、拍身体等制造声势的方法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也可以结合民间舞蹈动作,编创到音乐作品中;2.韵律型肢体语言,它是指根据音乐所表达的内容,选择性的运用肢体语言,如武都高山戏中的跳、摇、扭、摆等就是根据音乐的律动,借鉴当地其他民间舞蹈动作而形成,其程式表达某种情感,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音乐作品的需要,结合当地舞蹈,编创肢体语言;3.交互型肢体,即教学中根据需要,学生之间通过肢体进行交流互动的教学方式,一种动作因某种情感发出,引起另外一种动作的呼应,动作甲与动作乙构成音乐的连贯性,形成表达音乐内容的整体。所以学生学习中表意、交流、互动等的需要都可以依据动作而发出,它对于加强音乐感觉、理解音乐都有比较积极的作用。
  四、语言—音乐式
  音乐学校课程教学中,可以使用当地方言:1.可以对音乐作品中的文字内容说“到位”,保证作品的原始性,有些词语普通话往往难以表达的思想,用方言就可以较好的解决,如吃劲(有能力)、心疼(漂亮、可爱)、连赶(赶紧)等等,它也让本地聆听者能够更好的理解,产生共鸣;2.方言的音调往往就是音乐作品形成的重要依据,语言的高低、停顿,一句话的长短,语言情绪的变化等都会影响音乐作品的形式与结构,了解方言对于理解音乐的结构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所以用方言教学就会更加感受到作品的特色,有一种作品的归属感。
  五、即兴—延伸式
  民间音乐的即兴特点是中国每个地区共有的,即兴要表达的是作者的所思所想,通过即兴舞蹈、道白或演唱,要把个人对于其他人或事的期望或认识表述出来,这种即兴手法在各种民间活动中经常见到,比如山歌的对唱等,有时在戏曲的前面也会有根据当时的场景即兴表演的,如在高山戏中的“开门帘”,是在正戏之前的一段演唱,有时演员可以根据自己情感即兴编唱,在教学中,即兴方式要比较灵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愿景描述型,这种方式是最常见的,比如根据自己的愿景即兴改变歌词,寄托在歌曲旋律中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2.调整氛围型,即兴创作出某种情景,可以是对作品的补充,也可以是作品的延伸,比如用有特色的衬词在歌曲的结尾延伸若干小节,调整学习氛围,使学习过程产生新的递进式的环境层次,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合作创编型,即兴也可以是合作的,不一定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学生通过商讨,研究出方案,在一定的时间完成对作品的二度诠释或思维的进一步拓展。无论是哪种即兴手法,它都是对原有作品的延伸,我们在使用时应该注重不要脱离原来作品的重要因素,要不然就不是即兴拓展,而是创作了。
  另外,在音乐学校课程教学中,还要重视音乐教育信息化技术与实践的结合,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产物,科技在不断进步,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发展,比如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视频将原生态的作品直接播放在教室之内,供学生直观的体验,再如网络直播,教师在教学中邀请外界专家通过网络进行直播教学,因为本地现成资源非常丰富,可以通过学生家长、教师交流圈、学校聘请等等方式与本地专业人士建立学习关系。
  作者简介:
  杨红林(1982.6-),男,硕士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