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384 | 阅读:

作者:刘忠锋
  【摘要】数学是一门具有较高抽象性、严密逻辑性以及广泛应用性的学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形式来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而且提问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能够提出科学合理的数学问题,那么就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就能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以及互动交流。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巧设问题的方式来创建活力四射的课堂氛围,进而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问题  初中数学  活力四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6-0090-02
  恰当的数学问题,既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又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目前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缺少的不是数学问题,而是有效的数学问题,是能够促使學生获得启发与展开深入思考的问题。初中数学教师要如何通过恰当的问题来促使学生沉浸在思维的海洋中呢?
  一、在学生认识的瓶颈处提问
  学生认识的瓶颈处,就是学生对某一知识点存在似是而非的疑惑,就是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不是很到位。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对某一知识点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那么教师就可以在此处设计有效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点,进而促使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例如《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这节课中会呈现多样化的生活情景,促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展开等量关系的分析与方程的解答。学生在分析某些数量关系时容易出现疑惑的地方,教师就要结合学生容易出现疑惑的地方列出数学问题。如一元二次方程在增长率方面的运用:某工厂前年产值是50万元,今年产值上升到72万元,这两年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学生要想迅速解决该数学问题,就要分析清楚平均每年增长百分率的具体含义。教师可以从平均增长百分率这一概念入手,促使学生展开分析解答。还有一元二次方程与销售的相关问题,其中会涉及到原销售量以及原销售价,原销售利润,要求解得销售价格或者销售利润等数量关系。教师同样要在学生容易出现差错的地方展开提问,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展开问题的解答。具体例题有:某一商品,每千克盈利10元,每天可售出500千克,如果进货价不变,每千克涨价1元,日销售量将减少20千克,现商场要盈利6000元,那么每千克应涨价多少。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盈利具体指什么?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可以表示出盈利?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会围绕盈利展开思考,盈利就是销售利润,就是销售量与单件商品的利润,那么通过对整个题目的分析,学生设每千克应涨价x元,就有销售量500-20x,因为每涨价1元,日销售量就要下降20千克,然后每件商品的盈利是10+x,进而学生就会列出方程等式(500-20x)(10+x)=6000。
  二、在学生表现的精彩处追问
  新课标中强调,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作答是否正确,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即,学生的解答过程。而且初中数学教师要更多地肯定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因为解题思路代表着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学生就能解答出更多的数学问题。而且,很多时候,学生用他们自己语言解释的思路会与教师有一定的区别,会让其他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因为教师的思路点与学生的思路点会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代表的解释会更容易被其他学生所理解。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在学生表现的精彩处展开追问,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如果学生具备了清晰的解题思路,那么学生就能解答出该类型的所有题目,因为很多数学题目都是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的。具体例题可以是:参加聚会的每两人都握了一次手,,所有人共握手66次,问有多少人参加聚会?该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如果有学生在短时间内列出了方程式,并给出了答案。那么教师就要再次展开追问:你列出方程式的依据是什么?或者直接问学生是怎么想的?通过充分肯定学生的解题思路,学生就能解答出足球比赛,两队之间进行比赛,比赛多少场,有多少足球队参加的问题。因为这类题目本质上就是单循环和双循环的问题。
  三、在学生表现的差异处提问
  学生个体之间由于知识基础、性格习惯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原因,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如果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那么就会加重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挫败感。而如果教师一直提出简单的问题,那么就会使得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设计层次性的数学问题,从而促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基础性的数学问题。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而且教材中还特别在一元二次方程之后用小括号标注出a不等于0,很多学生对此标注并没有展开深入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要规定a不等于0,如果a等于0的话就是一种什么情况。该问题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学生稍加思考就会想到,如果a等于0,那么方程中就没有二次项了,就会变成一元一次方程。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让数学基础知识欠缺的学生展开作答,他们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例如还是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相关问题,如是否一定有解?有几个解等。数学能力强的学生会展开思考与作答,而且由于这个问题已经涉及到下一阶段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所以会激发起每一个学生预习新知的兴趣。
  四、在学生表现的错误处追问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新课标背景下,如果学生回答出了错误答案,那么教师就要对其展开追问,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或者是促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进而促使学生展开正确解答。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