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408 | 阅读:

作者:梁其孝 姜晓庚
  【摘要】现阶段我国严重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导致我国虽然已经进入制造业大国发展阶段,但却无法成为强国。想要打破这一限制,就需要培养很多专业的技术人才,故而需要中职院校为此做出努力。在教育中,可以针对农村中职生的特点培养其“工匠精神”,在科学养成教育路径条件下,不断提升中职生的专业人才,促进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同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农村中职生  工匠精神  养成教育  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2018年度“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高校与职业院校一般课题《农村中职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ZZ123。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4-0025-02
  前言
  培育农村中职生“工匠精神”,需要学校、社会等相关部门共同做出努力,寻找合适的养成教育路径,保证教育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提升职业教育水平,使学生成为国家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基于此,笔者探究农村中职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路径。
  一、从国家角度构建科学“工匠精神”养成教育体系
  农村中职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中,学校应从国家角度构建健全的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教育,需要有政策保障,尤其是在职业资格认证方面,要对其实施合理的质量监督。在我国正式提出“工匠精神”之后,社会上大力提倡并且宣传“工匠精神”,因此政府应从制度上给予发展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保障[1]。第一,建设严格的质量监管体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二,建立现代化的专业资格认证管理制度,重视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从这两个方面构建“工匠精神”养成教育体系,能够提高教育体系的科学性,为培养中职生的“工匠精神”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提升人才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
  二、突出中职院校“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主体地位
  中职院校是“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主要场所,要突出中职院校的地位,使其在农村中职生成长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学校要改变教学理念,即从长远发展的角度選择专业,提高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突出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点,而不是一味追求潮流。其次,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思想教育中。“工匠精神”不仅可以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渗透,还可以将其渗透于思想教育中,逐渐改变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使“工匠精神”深入学生的骨髓中,慢慢将其变成自身的一部分,不自觉的以“工匠精神”要求自己。
  三、提高社会对中职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重视
  现代化的社会缺少“工匠精神”,普遍存在着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目的和心理,存在严重的“差不多”情况。这样的心理和行为导致人们对技术不够重视和敬畏,一线技术工作人员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和地位,而中职生学习专业技术也已经成为一种无奈下的选择。为保证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效果,需要从社会角度改变人们对专业技术的认识:首先,改变人们轻视专业技术的态度和理念。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很多的能工巧匠,但由于“工匠精神”不足,此时社会上一直对工匠存在偏见,甚至是轻视,中职教育在这样的背景和观念下也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大多数的学生只重视考试分数[2]。而想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需要改变社会对中职院校、学生以及技术的看法,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优化社会顶层制度设计,从制度上保护工匠精神,提升工匠在社会中的地位。
  四、提高中职生自身对“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重视
  对于农村中职生而言,他们很多时候会受到社会和家长观念的影响,对中职教育不重视,认为自己的未来已经固定,甚至会有学生有严重的自暴自弃心理,不重视自身的学习和成长,忽视“工匠精神”在自身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工匠精神”养成教育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工匠精神”,进而积极参与到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虽然自身的文化成绩偏低,但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提升专业技能[3]。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摒弃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努力钻研专业技术和工匠精神,使自身在学习中收获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和个人修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国家发展做贡献。例如:教师在养成教育中组织主题班会,要求学生总结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在班会中利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生自信心,引导学生自我肯定,从而使学生将工匠精神付诸于社会与工作实践,使“工匠精神”成为学生精神素养的一部分。
  五、利用校企合作方式来落实“工匠精神”养成教育
  在农村中职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中,学校要注意合理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并且加深对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认知,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同时,在校企合作中学生能够学习最新的工艺标准和相关技术,可帮助学生更新专业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成为符合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学校需要尽量加强与专业相关企业的合作,将教育资源与企业的优势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使其掌握技能,并且能够在企业实践、实习过程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符合企业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企业对“工匠”型人才也提出较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就能够拥有“工匠精神”,并将其吸收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未来可以发展得更好。校企合作可采取的形式有:一是学校教育引入企业的技术、生产以及组织管理等,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同时,要求企业的技术人才到学校进行授课或是演讲,向学生传授工作经验和理念,并且将国家提倡的“学徒制”教育方法引入学校中。二是在企业建立学生实践基地,且基地要均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中职生在学校学习两年,而后可以去实践基地进一步学习,通过企业塑造和锤炼学生,使其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