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8351 | 阅读:

作者:李慧琴
  【摘要】历史教学目前仍然是初中阶段教育中的重点,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而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要求,也是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本文将从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不同方面入手,探讨历史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  历史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6-0007-02
  目前,新课改不断深化,要求学校育人不但重视知识传授,也要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不仅要重视传授学生历史知识,还要以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历史教学。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应当使用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渗透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将时空观念融入历史教学过程
  历史时空观念即是将不同时期的历史时间、人物、现象紧密联系起来考察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促使学生形成客观的历史态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明确不同历史事件、人物出现的时间和背景,及时梳理重大历史事件出现的时间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时空观念。如此一来,学生对发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件便更加明确,也不容易出现混淆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情况。
  教师可借助现代化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历史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识图明确不同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如讲解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一历史事件时,教师可在屏幕上展示出六国的地理位置示意图,然后借助动态画面表示出秦始皇征战的行军路线,使学生明白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不同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接着,教师可用颜色由浅到深变化的字体表示征战的不同时间。学生在回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时,脑海中会回想起生动的图形和文字,对该过程中各个事件发生的时空顺序更加明晰。再如讲解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事件时,教师可用《列强瓜分中国时局图》展示列强霸占的不同地区,然后通过现代化的动画软件对该图进行加工,使该图能展示列强瓜分中国过程中的具体历史事件,如签订《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等。这种图文结合、动静结合的展示形式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二、培育学生唯物史观,强调史料实证的重要性
  唯物史观从根本上看是从实际出发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很难深入理解唯物史观的内涵,这是因为初中生的生活经验并不丰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还较为局限。历史教师在教學过程中应当借助典型案例讲解历史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唯物史观在分析历史事件过程中的应用。例如,,历史教师在解释历史上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调整时,应当充分渗透唯物史观的理念,同时利用史料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大变革的讲解为例,这四次大变革分别发生于1950年、1953年、1958年、1978年。教师可将这四个时间点标注在时间轴上并引导学生说出这四次变革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和结果。接着,向学生展示多幅展现不同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图画,并从网络上搜集一些实证材料供学生学习探究使用。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后,教师要适当升华学生所学知识,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抽象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规律。这种由具象到抽象,再辅以史料实证的教学方法能够真正做到培育学生唯物史观,促进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除此之外,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对于史料的学习,其中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主要是指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诞生的,其历史依据相对较强,能够被直接运用,而第二手史料主要是人们在第一手史料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分析加以诠释,所以第一手史料的价值相对来讲更高,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能够敢于思考,并进行判断和辨析,由于历史材料相对丰富,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史料的真实信息并加以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提升解释历史的能力
  历史上存在许多看似相互矛盾的现象,但这些现象的背后往往有逻辑上的内在统一性,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寻找这一逻辑上的内在统一性,提升学生解释历史的能力。以讲解北宋政治的相关章节为例,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介绍北宋发展状况的小视频,该视频应当既能够展示北宋繁华的一面,又能突出北宋的困顿之处。接着,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北宋时期会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特征呢?”一开始,学生的思路还没有打开,许多学生可能会陷入思维瓶颈。教师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可结合这一问题设计几个相互联系的小问题:“一般我们分析某个时期的历史,都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这一问题较为简单,许多学生能说出制度、文化、生产力等答案。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从这些角度探讨北宋的发展状况。最终,学生发现北宋时期高度集权的特征造成了君弱臣强的局面,但这一制度从另一方面看又有利于提升政治效率。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模仿这种思维模式,从其它角度解释北宋的历史性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解释历史的能力会明显有所提升。
  四、古今结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历史是一门关联过去、现在、未来的学科,它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历史长河中发生的事,还要求学生从这些历史事件中挖掘出背后隐藏的历史意义、现实价值等。学生从历史事件、人物的了解与学习中能够体会到浓浓的爱国情怀等。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结合社会发展时事讲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在讲解我国近现代的经济发展政策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对不同经济政策的评价。但在学生评价时,教师不应当制定统一的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我国经济政策的变革,既看到各类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一面,又要看到一些经济政策宏观设计不够科学,导致环境破坏、社会分配不公平的一面。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我们的国家并不是完美的,但却一直在寻求进步,应当用客观、理性、包容的态度对待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之处。再如,教师在讲解不同国家外交发展历史时,可结合当今热点问题“中美贸易战”引导学生思考国家之间外交关系的本质。历史课本侧重于阐述中国外交政策、理念的发展进步,但讲解外交关系的本质时却一笔代过。如今,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任何两个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都会深刻影响这两个国家国民的日常生活。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中美贸易战谈一谈外交关系的变化给自己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如出国旅游变得不方便、进口商品物价高涨甚至买不到部分国外商品等。通过这种结合时事学习课本知识的方式,学生会对课本知识有更真切的感受。在讨论过中美贸易战对自己日常生活的影响后,学生会意识到和谐、稳定的外交关系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有更深入的理解。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