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8791 | 阅读:

作者:刘宣孜
  【摘要】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我国的“千秋未來”是由当今乃至未来的青少年人所创造的,所以作为正处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初中学生,理应是文物保护意识培养的重点对象,通过历史教学中文物保护意识的培养,可以深刻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领悟到历史学习中文物材料的意义,形成自己独有且较为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符合了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历史教学便于培养文物保护意识的条件,以得出将文物保护意识和中学课堂教学融合的可能性。
  【关键词】文物保护意识  初中历史教学  历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048-02
  1.课程目标包含有文物保护意识的要求
  1.1 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的目标要求历史教学培养中学生文物保护意识
  201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性质是这样的定义的:“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1]文物,某种程度上来说蕴含了丰富的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令我们感到骄傲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令我们感到自豪的万里长城和各处壮观的历史遗迹;记载了中华文明精髓的古籍等等文物。如果不从中学时代就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那么不仅无法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反而会导致历史虚无主义的恶劣思想。“历史教育是引导学生以史鉴今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用历史时间维度感受文化变迁的进程,体悟文化的影响力,达成传承文化的教育目的。”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自然教师将文物保护意识培养渗透进教学的方方面面,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学生日后无论是在参观历史遗迹时,还是观看历史文物或是了解历史事件时,都会因为体会到文物的珍贵以及其中包含的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从而自豪感油然而生,自然会自发地去保护文物,对于历史的学习也将兴趣倍增。
  1.2历史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要求历史教学培养中学生文物保护意识
  在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设置了较为清晰的历史课程目标,“学习历史需要知道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现象,了解时序,了解历史多种呈现方式,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1]而这些历史信息的获取虽然可以从古籍所记载但是还应该由文物来进行印证,有关这个思想王国维提出了二重证据法,黄现璠等学者发展成三重证据法,都主张历史古籍需要地下文物的证明,更何况古籍本身便是文物的一种历史知识正是来自于不断被挖掘的历史文物,例如有关于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的知识点,在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相关史实很明确的被写出,并且提到这是因为早在元朝,我国就在台湾设立了澎湖巡检司,是因为在《元史》中有着明确记载:“蒙元世祖远征日本因风失败,迂回台湾,道经澎湖设治澎湖,企图进取台湾,作为征日本之准备。”这也成为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力证据,如此重要的文物古籍,如果不从中学时代就培养学生养成保护它继承它发掘它的意识,我们中华民族又如何在世界之林上自豪地称自己为上下五千年统一的文明国家呢?
  1.3 过程与方法的掌握目标要求历史教学培养中学生文物保护意识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这一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概括来说就是历史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收集资料和证据并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史料信息的提取大多数依赖于文物的考察与解读,例如对历史记载的对应、古籍的复原和对历史文物的解读,从文物中得到历史的蛛丝马迹来还原历史真相,加上如今在历史教学中趋向对于史料证实和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和培养中学生收集历史资料和证据的过程与方法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利用文物的历史价值,由此看来文物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1.4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目标要求历史教学培养中学生文物保护意识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教授给学生最基本的历史知识让学生记住历史现象、了解基本的历史史料分析方法,个人认为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学注重的应当是通过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来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情感态度决定了一个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价值是客观事物在人们眼光里的意义,价值观则与一个学生全部学科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初中的历史教学更应该做到,让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强调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当下,对于家国情怀这一点的落实更是离不开利用文物的历史教学,直观的文物照片或者文物实体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力,还有一种情感上的刺激。
  2.教材内容涉及到相关的文物及照片
  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信息来达到历史课程的目标的要求是历史教师所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文物及照片更是数不胜数,这里简要的列举一些,例如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中,与文物息息相关的有第1课中国早期的人类代表的发现时间、生产生活方式,都是依托其生活遗址的发现保护与挖掘,证实了中国最早的人是170万年前生活的元谋人。因为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灰烬、烧石和烧谷从而确认了北京人已学会了人工制造火;再例如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中相关史事记载了清朝发现甲骨文的情况,有意识的对中学生从文物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意识进行一定的指引,也提到了作为商朝青铜器制造的一个巅峰——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提及和图片展示,相当直观的让同学感受到了当时商朝青铜制造业的发达,还有第9课宋代经济发展中提到的宋代各种瓷器文物,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内容涉及到了多个文物,例如元代科学家王祯所著《农书》中记载了木活字技术和转轮排字法的内容及照片,战国时期的司南,宋元时期的指南针,还有展示出来的元代火铳实物图可以表明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还有一定程度上证明宋元时期交通发达的驿站——鸡鸣驿,以及在课后活动材料中也提到了作为古代“快递”一般的存在的“急递铺”令牌,八年级上册中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在历史长河中的哀叹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照片展示江南制造总局的先进机械似乎是默默在讲述那个动荡年代民族实业家源源不断的热情,时间接近现代,课本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照片文物,这些文物不仅仅可以让中学生提起对文物及历史教学的兴趣,还可以借助它们培养中学生文物保护的意识,深挖文物背后的历史内容,对文物进行一定深度的解读,,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历史教学内容的知识,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学生们也会因为更深入理解学科知识而巩固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这是相辅相成的。
  3.总结
  可以说在中学生文物保护意识的培养中,中学历史教学占据着一个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中学生身在学校中的时间比较多,受到教师的影响比较大,更是因为历史学科的教学与历史文物的保护是相得益彰的,所以比起其他学科更具优势,且可以将文物保护意识的培养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切切实实渗透到平时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