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9044 | 阅读:

作者:雷建斌
  【摘要】“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于提升学生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职教育的灵魂。但结合当前中职学校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专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限制学生了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既不利于学生精神品质的建立。本文笔者立足于工匠精神与德育教育两方面内容,探讨中职德育教学新方向。
  【关键词】工匠精神  中职教育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001-02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培养具有“大国工匠”意识的人才已经成为中职教育者的重要工作。作为新时代中职教育者,我们应该将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人才相结合,将职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为社会输送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社会建设者和贡献者。
  1.“工匠精神”时代内涵
  综合前人的研究经验,本人认为“工匠精神”主要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剖析:
  一是在中职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工匠”。从传统意义上来看,“工匠”这一词通常与工业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工业活动中,能够熟练完成工作各项操作的人可以称之为“工匠”。而现实意义上解读,只有真正经历过工业文明熏陶的专业技术人员才有资格成为“工匠”。例如,在我国大型工匠纪录片《大国工匠》中,讲述了八位工匠主人公在各自领域中的成就,以此凭借精湛的技艺与灵巧的双手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中国制造。
  二是“工匠精神”,主要指工匠自身的精神境界,它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且对工作有精益求精的态度,能够用自身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上的实际问题,并且敢于追求和坚持不懈地克服工作中的问题。同时,“工匠精神”还要求工作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能够在工作中坚持本心,拒绝诱惑。将此迁移到中职教学中而言,也就是我们教师要着重塑造具有高专业水平、高素质的人才,要指导学生将专业精神与职业态度还有人文素养三者有效统一。
  三是“工匠精神”应该是崇尚创新的人。工匠精神本身蕴含着创新和突破的思绪。放眼古今中外的“良匠”,无一不是崇尚专研和创新的,只有不断突破改进才能真正推动科技进步、造福人类。所以,创新也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重要特征。历史和事实也证明,对已有技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会形成“匠气”,不会产生工匠精神。
  所以,我们新时代中职教学者应该要从专业性、职业性和创新性等多个维度把握“工匠精神”,注重学生素养的提升。
  2.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德育价值
  如果从职业精神和工作伦理的角度解读工匠精神,我们可以发现,古今中外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工匠精神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促进从业人员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的形成都大有裨益,不仅具有思想上的引领作用,同时也有文化凝聚价值,更是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德育约束。下面本人就重点论述工匠精神对中职德育教育的价值。
  2.1工匠精神具有思想引领的德育价值
  工匠精神首先一定是尊重劳动的人具有的精神。素质教育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的新时代人才,其中劳动本就是五育之一,没有劳动就没有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意识和智慧都是在劳动中形成的。足以见得劳动的重要性。而工匠精神又格外强调劳动,他要求从业人员要对劳动有热情,对职业有敬畏,没有劳动的职业热爱是不足以产生工匠精神的,因为没有劳动就没有实践,只是空想的热爱仅仅是一种“空洞和理论”的思绪而已。所以,从中职德育教育层面而言,我们应该注重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要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树立劳动光荣意识。
  其次,工匠精神强调从业者对产品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意识。从这一角度而言,工匠精神也就是在唤醒从业者对产品质量的关注。那么如何关注产品质量呢?这自然也就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所以,我们德育教育者在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的教育理念下,还应该不断加强学生责任意识和职业意识的塑造,要让学生做一个尊重自己工作,对自身本职工作负责的人。针对此,本人认为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企业实习,让学生深入企业工作和管理之中,从而近距离与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工作者接触,从他们的工作态度中真正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学习优秀员工身上的精神品质,,感受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崇高的职业素养。
  2.2工匠精神具有文化凝聚的德育价值
  工匠精神内涵具有热爱劳动、爱岗敬业的思想。德育教育则是弘扬和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具体行为和途径。在倡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则重在践行“敬业”这一核心价值观。所以,从这一角度而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既是德育教育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表现,对于学生毕业就业具有正确的导向价值。同时,工匠精神也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承载着古今中外“匠人”的精神和品质,具有先进的文化内核。每一个行业都会在实践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而工匠精神具有先进文化这一特质就决定了企业职业精神和职业文化的具体发展方向。
  这其实也就是在要求我们中职德育教师要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并且我们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要培养与企业文化和企业职业要求一致的人才,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集体荣誉,凝聚能力,为学生能够在就业中融入企业和认同企业文化奠定基础。比如我们教师可以毕业季为主要活动节点,以“工匠大讲堂”“出彩职教人”等为教育活动载体,开展“工匠进校园”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收看“大国工匠”宣传视频,一次感染教育广大师生,凝聚共识,发扬“工匠精神”,促进学生思想提升。
  2.3工匠精神具有行为规范的德育价值
  无论是从工匠精神的内在价值还是外在价值而言,都对学生日常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用工匠精神去要求学生和规范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行为,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情感、意志和信念。对此本人的建议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同时也是一种隐性的育人资源,能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塑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中职学院学生大部分都是学习基础较差,缺乏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提升意识,单凭教师“苦口婆心”的劝说,不一定能够帮助他们改变生活习性,反而还可能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旁敲侧击”地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利用校园文化这种隐性资源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职业素养。比如利用道路两旁的橱窗、校内的标语、学校宣传栏等地方来加强学校文化宣传、职业道德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真正让工匠精神在每一位学生内心发芽。
  结束语
  总言之,工匠精神既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要求。中职学校虽然重在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但要想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企业工作,除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教给学生理论知识之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也是必须的。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自觉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让这种精神在学生身上延续。
  参考文献:
  [1]谭小妮.浅析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学[J].现代职业教育,2017(20):30.
  [2]陈小平.“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改革刍议[J].文理导航(上旬),2017(9):71.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