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8439 | 阅读:

作者:曲天明
  【摘要】当前全国各个高校如火如荼的开展了专业课思政化的课程改革建设,主要是针对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在过去大学生思政教育集中在思政课程中的传统做法或者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并渗透到全部的专业课领域,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功能,让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改革,也存在着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统一,专业课融入思政内容的课程改革停留在浅表层面等问题。
  【关键词】课程思政  专业课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5-0062-02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各高校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开展的教学改革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此背景下,各高校如火如荼的开展了专业课思政化的课程改革建设,主要是针对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在过去大学生思政教育集中在思政课程中的传统做法或者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并渗透到全部的专业课领域,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功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理解“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系统规划“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对于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当前,全国各高校的专业课程的思政化教学体系改革,打造了一批专业思政课程体系的特色专业课,与现行教学体系中的思政课程协同并进,同向同行,形成了二维一体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新格局,这些课程建设成果已经在一线教学环节进行了应用。然而,专业课程思政化的实际效果差强人意,能够真正做到将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切实做到对学生的“入心入脑”效果,落实习近平书记讲话精神,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尚需进一步的专精覃思。本文围绕这一问题,本文以国际经济法课程为例,探索专业课程思政化的课程建设体系的创新模式。
  二、当前高校专业课的思政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解误区
  有关高校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无论学术界还是各个高校基本形成一致的观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是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但对于“课程思政”的涵义有不同的理解,笔者归纳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课程思政”指向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即“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是指高校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性,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成为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课程思政”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促使各专业的教育教学,都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实践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途径。这种观点显然是将高校专业课的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与传统的思政课程看作一个整体,无需增设新课程,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在具体的专业课的“思政课程”建设中会有所不同。两种观点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强调专业课思政化的结果,是学生将思政核心中的德性融入到学生的专业素养中,后者强调专业思政课程建设本身,将其置身于高校整体课程体系建设。囿于对课程思政含义的理解不同,势必一线教师在对现有专业课的思政化改革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统一认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认为,前述两种观点并无本质区别的殊途同归,笔者倾向于前者,将课程思政定位于专业课自身体系的完善和升级。
  (二)专业课融入思政内容的课程改革停留在浅表层面
  在专业课的思政课程建设过程中,专业课的任课教师都在尝试着挖掘和梳理专业课所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由于专业课教师对思政的核心掌握不够,未能深入把握思政课程的内核,仅仅局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狭窄范围内,进而导致在寻找與各种不同门类的专业课想契合的思政元素不精准,基于浅表层的字面理解,牵强附会第地将其中的词汇插入到专业课程,破坏了专业课程原有的科学体系,导致专业课程失去了连续性,使得课程思政的目标不仅难以达到,而且适得其反,学生很抵触,专业教师也失去了兴趣。专业课教师在思想上的源动力不足,因此有些专业课教师不能胜任专业课的思政化改革的教学活动。
  三、国际经济法融入思政的创新模式
  孤岛式的思政课程即便讲得再好、再受欢迎,其涉及面和影响力也是相对有限的。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旨在破解过去单一的思政课程育人体系的局限性,改为思政课程与专业课课程思政的二元育人体系,使得二者充分的融合,相互吸收养分,相互补充和完善,使得专业课教师能够做到“乐任”和“善任”。任何理论上的语义解释和理论体系的建构,如果不能够落实在一个个具体的专业课程的思政化改革,使得理论体系得以延续,并且应用在教学一线,通过教学上的实际应用检测效果,就不可能具有长远的生命力。
  (一)以思政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国际经济法课程在已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借助“课程思政”改革,以创新理念,对课程进行设计,进一步深化国际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形成“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方位地、无痕地贯穿到国际经济法的课堂教学之中的各个层面:首先,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德育元素中提取出与国际经济法课程相关的课程思政的德育要素,即“平等”、“公正”、“诚信”等要素。其次,在教学设计中,秉承以专业课讲授为主线,将提取出的课程思政要素,有机地融入到国际经济法课程之中,使国际经济法中的理论知识与课程思政的核心要素浑然成一体,达到了让法学专业学生能自觉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去理解国际经济法基本理论,在案例讨论课程中,我们创新了融入模式,在课堂案例讨论中,第一步按照一般的法学思路对案例进行法理评析,第二步进行案例的延伸析,我们采取对案例中的违约方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行为进行评价,使学生学到“诚信”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储备了大量的国际经济法方面的案例,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在案例分析中无痕地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素,将国际经济法课程建设成为“课程思政”的目标初步实现。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