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8999 | 阅读:

作者:徐晓芳
  【摘要】依托微课来开展高中古诗词任务群教学,可以更加精准,更加精炼地来帮助学生解决古诗词学习中的疑点和难点。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来设计出更加符合不同学生客观需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辅助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过程。
  【关键词】微课教学  诗词感悟  高中语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南平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课题研究项目“微课辅助古诗词任务教学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zxywgg2018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030-02
  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之精粹,一直以来其承担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承担着提高学生文学之素养的重任。其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学生再也无法感受到诗人作诗时的境地与心境,,自然也就对诗歌情感无法了解。再加上受教师个人素质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无法传达到古人在作诗时的心境,做到知人论世,也就不能融入古诗的意境中去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严重的是学生很有可能会因此失去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为了除去传统古诗词教学上的诟病,适应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学习任务群的课程方式培养四大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应当依托微课开展高中古诗词任务群教学。通过精心制作的微课使学生融入古诗词的意境,亲身感受古诗词当中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古诗词品读的能力。下面,我们以李白的送别诗为例,来谈谈微课如何助力古诗词任务群教学。
  一、借助微课,课前预习
  盛唐文化,孕育出无数杰出的诗人,李白是其中最具神韵的天才诗人,而李白的送别诗不仅饱含深情厚意,尽述壮志雄怀,还把情感上升到人生哲学的层次,其魅力超越时空,具有永恒的价值。而借助微课课前预习,有利于帮助学生体味李白的送别诗的情感。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更何况是具有韵律的诗词呢?因此在教授李白的送别诗时,我尝试通过微课来帮助学生完成预习。首先,微课内容为示范性朗读。学习古诗的首要难题便是朗读。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感受古诗停顿的部分以及音节的变化,进而感受诗歌的情感,更好的体味诗词的风格。此外,在该朗读的背景音乐上,我选择了充满中国元素的中国古典音乐,从而引导学生走入古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当中,可以切身实地的感受李白那份送别友人的忧愁心情。
  我发现学生要了解诗词作者生平事迹以及作者作诗时所处的环境,必须要花许多时间上网搜集资料,然后再去整理,打印甚至抄录下来在课堂上进行反馈。这就意味着学生在预习时必须花费许多时间在收集资料上,过程异常繁琐复杂,从而会占用学生许多宝贵的学习时间。更严重的是有时学生无法有效提取所查找的资料,这样就会打击学生搜集资料甚至是学习的积极性。在预习李白送别诗时,我将所搜集到的课堂着重讲解的诗歌以及李白的有关资料制作成预习型微课。从而通过新颖而又活泼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到了李白以及他作诗时的心境。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体会诗歌情感,还节省了学生收集资料时所花费的时间,使其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学习。
  二、通过微课,理解诗意
  为了更好的完成李白送别诗学习任务的教学,第二个不可忽视的难题就是如何通过微课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针对一首诗歌的解读,知识体系较为散乱,学生所学知识难以迁移到具体诗歌赏析中,从而造成对该诗的品读只达到一知半解的程度。这时微课的作用就得以显现。
  因此在完成李白送别诗学习任务时,我分为两步来帮助学生了解这类诗的思想感情。即从“借鉴它诗,把握诗歌特点”到“把握意境,体会作者思想”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通过视频来帮助学生归类送别诗的特点。古代的中国,由于交通不便,通讯及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常常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毫不夸张的说一次的分离可能意味着永别,诗人常常把这种离愁别绪寄予于诗词当中。而因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内容和情感有别,这时就可以用微课以归纳整理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解读送别诗时需注意的要点,比如送别诗从内容来看有亲人之别,友人之别,夫妻之别,还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有直抒胸臆,有借景抒情等。从艺术特点来讲有豪放旷达、有词浅情深、有深婉含蓄等。从诗歌所用的意象来讲,送别诗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学生只有明确了送别诗的这些特点,才能更好的把握住李白送别诗的与众不同,这样就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比如鉴赏《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我们学生明确了送别诗的意象多为长亭、杨柳,而李白的送别诗却跳出俗套改用其他意象明月、扁舟,由此学生可以体会出这首诗歌除表达离愁别绪外还有其他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明月、扁舟的意象。于是《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最特别之处:借送别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就自然而然的让学生感悟出来。这就是微课的魅力,它能够大容量帮助学生做更加直观明了的知识归纳整理,辅助学生更好的品读诗歌。第二步,便是让学生把握意境。古诗词中意境往往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难点,在诗词的教学当中,使用微课融入了一段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的微课视频,进而帮助学生来了解此诗。比如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如果单单靠老师逐字逐句的讲解,学生可以体会该诗句含有依依不舍之情,但如果运用上视频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微课中我把送别的场景放置于人来人往的码头,船只穿梭的江面,这是送别时真实的场景,而诗人却说是“孤帆”,由此诗人送别时“眼中只有你”的情感就展现出来,此时的孤帆不是帆孤,而是人孤,友人离别后的孤寂之情就油然而生了。
  三、借助微课,帮助延伸
  每一位老师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尽相同,从而在课堂上对每首古诗词的讲授也就不尽相同。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一堂课是不可能对所教授的古诗词做充分的讲授。这就意味着,有时会留下一些比较重要但却又没时间讲授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都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急于了解的,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必然会越积越多,从而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之下,老师通常会以“你们回去自己查查资料”的方式来敷衍学生。这就会大大削弱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热情,这对于古诗词学习来说是非常致命的。在通过微课来完成《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的学习任务后,我发现在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的问题,在课后可以通过微课来一起完成。微课可以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汇总,在老师空闲时间便可以一一为学生作答,从而及时的解决学生们学习新知识所产生的问题。此外,在通过微课学习之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诗歌创作时所处的意境,从而引发学生更深入的钻研诗歌,做到举一反三,学习了这首古诗后,也会对那首古诗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
  依托微课来开展高中古诗词任务群教学,可以更加精准,更加精炼地来帮助学生解决古诗词学习中的疑点和难点。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来设计出更加符合不同学生客观需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辅助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过程。
  参考文献:
  [1]郭金荣.微课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初探[J].课外语文,2018(6).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