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132 | 阅读:

作者:郭孝波
  【摘要】山水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课时紧缩,教学模式单一,但更为重要的是主观表现意识的缺失。艺术贵在绘画风格的不断创新。山水画教学中临摹、写生、创作不同阶段都需要主动地培养主观表现意识,不能一味地复制、照搬、抄袭,而应学会变通。
  【关键词】山水画教学;主观表现;意识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长治学院优秀课程,编号为200492。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7-0234-02
  前言
  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美,传统与创新是艺术实践必然面对的问题。山水画的学习也脱离不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山水画教学就是要深入学习传统,培养正确的绘画表现意识,不断创造新的山水画样式。
  一、山水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山水画教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课程结构的不合理,课时紧缩。以长治学院山水画教学为例,作为师范应用型综合大学,专业课程的设置突出了师范性的教学特点,课程种类繁多,推行通识教育,留给每门专业课程的课时量很少,加之目前全国正在推行教育转型,提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大通识教育的力度,同类院校的各专业课程课时量约在96时,更有紧缩的趋势,远不能达到应有的课时要求。山水画如此多的内容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何谈学精学好。这也应当是同等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通而精,强调综合教育的同时,很难做到专一。
  在山水画教学中,主要以临摹传统优秀作品为主,写生、创作的时间甚少。就以临摹为例,选定一作品为临本,需要有读画、临画的过程,章法、笔墨更是临摹实践的具体内容。临摹应做到以小见大,以一幅作品去了解一个画家的特点,以一个画家去了解一个画派或一个时代的特点。将一点作好实属不易,更何况全部。授课形式单一成为山水画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山水画教学中临摹、写生、创作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师造化、得心源。缺乏主观表现的意识成为山水画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临摹、写生、创作中皆是机械地、被动地学习,缺少主观分析主观表现的过程。在临摹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模仿作品的笔墨效果,而缺少分析笔墨与山石等的内在关系的过程,对于章法更是无暇理会;在写生中先入为主的“对景写生”方式导致机械地照搬现实景物的关系,如西方风景式的构图,套用临摹时学来的某种皴法,忽视山石与笔墨间的关系;创作过程更甚,离开真山真水,脑中空白,机械地东拼西凑,导致不伦不类的结果。可以看出,山水画教学中最紧要的问题是主观表现意识的缺失。
  二、主观表现意识的培养
  1.艺术的价值
  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美,艺术贵在创新。绘画主体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从传统、生活中汲取养分,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作品,体现出艺术的价值所在。每位画者由于创作情感和技能的不同,所创作出的作品风格是各异的。传统中的经典作品风格迥异,都因其对于过去或当下有别于他人的创新才流传千古,一种风格的创造是新,也会成为过去,被另一种创新所突破,艺术始终焕发着新的生命力。
  绘画者的主观表现意识(在这里更多是为了区别被动地临习、照抄、套用等绘画陋习,强调一种主动地创造的意识),即为主观的创作意识,对于传统、生活、情感、技法等相互间的关系,渗透了主观的理解,体现为一种主观能动性,有别于被动或机械式的模仿。艺术的创新需要绘画者对生活、传统、自我的突破,不断探索新的绘画形式。
  2.教学中主观表现意识缺失的原因
  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临摹、写生或是创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被动地、机械地接受,而缺少主观表现的意识。
  首先,中国画自身存在的艺术高度。中西绘画具有的明顯的文化差异,中国画注重主观表现,而非对客观对象的直观再现。要求画者必须具有主观地理解,所画之竹乃“胸中之竹”,要求做到“似与不似之间”,这就给画者自由表现的同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绘画的目的不是表形而是达意,通过形象的描绘,表现物象之“神”。这种对“传神”的追求以及对“写形”度的把握,要求画者必须投入较大程度的主观的理解,即为一种主观表现的意识,体会主客体的内在关系,感悟艺术的真谛。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临本、山川、主题的理解就不如西画那样容易接受。例如,,对山水中山石皴法的理解就存在难度,远远不如块面对山石形体的塑造好理解。皴法作为主观创造的一种山水画表现程式,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同时,在教学中先入为主的学习过程也影响了对国画的理解。西画素描、色彩或高考培训模式成为学画者最初的对艺术的理解。光影下物象的自然存在状态,块面式的形体塑造方法都扎根于每一画者的内心,这就必然影响到对中国画注重主观表现的理解。特别是对于初识中国画的学生主体而言,就如空中楼阁,例如,在写生中用笔墨表现明暗关系等现象。
  教学中课程结构存在明显问题。山水画课程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山水画教学首先是课程结构的单一,以临摹为主,缺少写生与创作的环节,只能是浅尝辄止。其次是课时的压缩,无法达到由量到质的升华。例如,山水画临摹以经典山水作品为临本,从读画到完成基本没有主观分析的时间,作品临摹过程亦是以完成作业为目的,无法做到从理论到实践完整体系的目标。当前综合院校的山水画教学中皆存在共性的问题,特别是强调通识教育的方针下,留给专业教学的空间非常狭小,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搞好山水画教学是值得深思的。
  另外,主观方面存在能力上的差异。学生基础较差是无法回避的事实,绘画的意识、兴趣、造型、笔墨等综合因素导致了主体能力的差异。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可以说几乎是空白。教学中的另一个问题即是自身的情况,能力的匮乏会促使主体惰性的产生,缺乏对专业的兴趣,对困难的逃避,只能导致被动地接受。环境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指学习的氛围,就需要学生的共同创造和维持。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