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6382 | 阅读:

作者:赵德前
  【摘要】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新课程的标准就是要求物理教学要让学生走向物理,并从物理走向社会,这就是让物理教学尽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鼓励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应用生活素材,在生活素材的灵活应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生活素材;初中物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7-0199-02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在新课程推广的背景下,物理的教学更应注重生活与知识的联系。初中物理比高中物理简单不少,而且里面的知识多是以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素材举例的,这些生活实例就是物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重要桥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并将生活素材应用到物理学习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物理教学水平,最终实现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利用生活素材将物理知识丰富化
  在初中物理的學习中,有很多知识都是简单地进行了概述,,知识体系比较单薄,既不能形成有用的知识构架,也不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生活素材将其丰富化。
  比如在《声现象》的学习中,在讲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声音的传播特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家中的纸杯制作一个简易的“土电话”,材料只需要两个干净的纸杯和一根完整的细线即可,在杯子底部打孔系线,做好后只要拉直细线站在相隔较远的两端就可以实现通话了。这个取自于生活素材的实验生动有趣,还告诉了学生声音传播的介质,表明固体传声比气体更加快速稳固。通过这些用生活素材简单设计的实验,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就会逐步激发起来,最主要的是,教师利用素材实验,可以让学生看到更多课本所没有讲述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二、利用生活素材将物理知识生动化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物理学习中同样存在这样的规律,有些物理知识比较枯燥,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素材设计有趣的实验,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提升学习效率。
  比如探究物理的沉浮知识中,教师可以将一个鸡蛋放入到浓盐水之中,开始的时候,鸡蛋是半浮在盐水上面的,但是在教师逐渐导入清水的过程中,鸡蛋的入水体积逐渐加大,直至最终完全沉入水底。这就证明了物理的沉浮与浮力支撑的大小关系密切,盐水越浓,对于鸡蛋的浮力支撑越大,盐水越淡,浮力则越弱。
  三、利用生活素材将物理知识深入化
  很多物理知识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不简单的物理知识,学生只有善于发现、思考,才能将这些知识有效的理解。正如当时的牛顿对大家都知道的物理常识苹果会掉落在地上一样,对简单的生活现象进行了深入思考,才会得到价值重大的发现。
  就用平常人们拿东西的行为举例,一般人都会觉得只要自己有力气就可以拿动某件物品,其实这是一种认知偏差,想要拿起一件物品,力气并不是取决于它是否能够被拿起的唯一条件,还需要足够的摩擦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让一个娇小的女生试着拿住一个大桶可乐(抓住瓶盖的地方),女生试拿后发现可以轻易的拿起来,然后教师在瓶盖上面涂抹一些润滑剂(润滑油或者是洗洁精等),再让一个力气比较大的男生去拿,发现这个男生无论怎么用力,都不能将可乐举到高处,即使将它拿起来,也会在短时间内脱落。看到这个现象,也许学生会说因为手太滑了所以拿不起来,教师就可以顺势提问:“为什么手滑会拿不起可乐呢?”大家可能觉得是常识,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又说不出其中的具体缘由。教师就可以趁机提出来摩擦力的知识,让学生明白,其实平时的走路、取物都与摩擦力有着关键的联系,假如生活中不存在摩擦力,那么所有的事情就不能完成了。
  四、利用生活素材将物理知识具体化
  相关研究发现,当学习者所学的内容与生活的情境越贴近,那么他们的接纳程度也就会越高。针对这一发现,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利用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并在情境中设置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
  比如说在学习“杠杆平衡”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生活化的素材,构建一个教学情境,素材应该是学生熟悉又比较喜爱的物品,比如说大小重量不一的卡通玩具和跷跷板模型,学生看到这些素材之后,就会不由生出亲近心理,对于实验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加。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招募”一些想要亲自探究的学生去用小的玩具托起大的玩具,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很快提升起来。学生在操作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注意观察不同操作的结果,并思考其中的规律,最终在一步步的引导中,学生得到了结论:要想让重量不一的两端保持平衡,就得使两端距离跷跷板中心的位置不一样,让重量轻的玩具尽量远离中心。也就是说保持杠杆的平衡不仅与两端的压力有关,还与距离有关。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出杠杆定律的式子“F1L1=F2L2”了。
  参考文献:
  [1]张良峰.浅析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7(18).
  作者简介:
  赵德前(1969.08-),男,汉族,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