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9206 | 阅读:

作者:赵维文
  【摘要】小学阅读教学之所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它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重任。阅读的本质在于培养运用民族语言进行思维、表达的能力,而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生的终生发展都至关重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性阶段,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寻找适合新形势新要求下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7-0086-02
  纵观近年来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留着传统应试教育的痕迹,在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对学生阅读潜能的挖掘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真正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改变阅读教学现状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应找准切入点,根据新课标对不同阶段学生能力的不同要求采取相应的策略,从而真正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丰富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并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和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次新课改极力倡导要在情境中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巧设训练时机,通过创设思维教学情境来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在情境中自主而又生动活泼地阅读课文,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自主感悟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并培养起对语文知识的深厚情感。
  例如,在学习《山中访友》这篇课文的时候,由于课文内容文质兼美、构思新奇而且富有想象力,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是一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熏陶情操再好不过的美文。因此,在学习时,我就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情感。上课伊始,我谈话导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走进大山与大自然互诉心声,它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有巍巍古桥、潺潺溪流,有可爱的小鸟,有亲切的露珠,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朋友吧!”接着,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边朗读边感受到了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不自觉地对大自然产生了无限爱恋和向往之情。在阅读中,学生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对学习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情感。
  二、巧妙提问,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能力尚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初级阶段,还需要教师的适时指导才能促使自主学习的质量得以保证。课堂提问就是一种很好的引领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手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在自主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选择适宜的方法和策略,从而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更多新问题,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通过巧设提问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课上,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全篇对闰土的形象着墨甚多,但是对“我”形象却甚少涉及。你们能在文中找出“我”的形象特点吗?”学生通过分析思考、交流讨论,促使“我”的形象逐渐丰盈起来。有的说:“一个孱弱的少年,苍白的皮肤。”有的说:“中规中矩,穿着大马褂。”有的说:“文绉绉的,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如此一来,我通过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在对照闰土的形象刻画出了“我”的形象,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三、强化朗读,培养学生的解读能力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的重要工具,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进行朗读时,应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情感的体会,并在朗读中不断培养自己的语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指导,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从而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与文本产生深层次的交流,进而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窃读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通过强化学生的朗读技巧,来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我首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然后,我挑选几个学生对文中描写我窃读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进行朗读,要求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一些动词,诸如“跨、踮起、挤过去、急切、急忙”等的巧妙之处,要能够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来再现“我”窃读时的场景和心理。如此一来,学生通过朗读来与文会友,对朗读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朗读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朗读技巧自然就提高了。与此同时,通过不断地、深入地朗读,学生心中就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解读文本的能力就提高了。
  四、适时指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有两只美丽的翅膀,一是求同,二是求异。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时候,不仅要引导学生从事情的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去看问题来求同,也要组织学生之间通过讨论和交流来促进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以求异,从而在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中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当然,在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要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不能任凭学生自由发挥,这样的课堂必定是混乱的,教师应适时地点拨和指导学生的思维以保持在正确的航线上。
  例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通过适时点拨来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上,我让学生通过一遍一遍地朗读文中“议花生”的部分,然后,提出问题:“从这段对话中你知道了花生的哪些好处?”学生答:“榨油、味美、价钱便宜。”我进一步提问:“除了这些大家还知道生活中花生的其他好处吗?”我让学生自由畅谈来说一说花生的好处,营造了自由讨论的氛围,在讨论中学生逐渐放开了思维的束缚,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接着,我让学生再读父亲第一次谈论花生的话,让学生对父亲的话的深意进行讨论。有个学生是这样说的:“父亲在批评石榴、桃子和苹果,说它们只知道把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招人羡慕。”面对此言论,我没有立刻指出他的不对,而是让他接着读父亲第二次和我談花生的部分,并让他说一说父亲对孩子们的希望是什么?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考说:“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让学生去深刻体会“只”这个字的含义,学生由此明白了自己之前的言论过于偏颇,从而对父亲的话的深意有了更为清晰的理解。这样一来,,我通过对学生的谈论和看法进行及时点拨,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在正确的探究航线上越走越远,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引导的教学,是处处充满读书声与讨论声的生机盎然的教学,是学生的思维在积极奔跑的开放性深层次的教学。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不断发展,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不断提高,最终实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这一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春成.新语文课堂:探究教学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刘光成.语文知识教学的历程与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