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861 | 阅读:

作者:习龙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相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构,主要是通过在通识教育课程群内增加传统文化课程来实现。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就要开设具有清晰理论体系的系列传统文化课程。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荆楚理工学院教学研究项目(JX-201710)(JX 2018-35)。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25-02
  国家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2014年3月26日制定并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1]。全面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当前高校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要使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当代大学生的内心,充分发挥育人价值,必须建构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让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融为一体。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和无与伦比的生命力,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映射出独特的民族思想与观念形态。文化思想、精神观念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反映了民族精神风貌。
  《辞海》解释人文为:“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是指优秀的、健康的精神生活领域的文化。人文素质是基于人文知识的获得、储备、积累、理解、升华而成的人文精神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的内化和外在表现。人文素质反映了认识、理解、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以及架构人们处事态度、行为准则的理论基础和内在逻辑。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储备、道德品质、思想品位、心理素质等个性品格。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目标相同,都旨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传统文化是人文精神的积淀,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传统文化中推崇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优良的道德规范、有序的社会伦理、高尚的品格修养、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和諧的处世哲学、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容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养成。
  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集中概括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积极有为的性格品质;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表达了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一致的和谐的精神追求;历代中华儿女以自强不息、任重而道远、人定胜天激励自己,不断取得各项建设的伟大成就,激励着后代人民努力奋斗;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内核始终不曾改变, 家国之间和谐共生,荣辱与共。历代爱国志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传承和丰富着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是施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传统文化对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性格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世代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民族精神特质,成为影响人们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强大力量。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是施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拓展文化视野、提升道德素养、健全形成的人格。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构面临的困境
  (一)如何确定融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想系统地总结和归纳传统文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人文素质教育要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促进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思想品格和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应该开设哪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应该在现有的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这些问题都应该先期展开研究。
  (二)如何确立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必须要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目前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一般通过两种方式得以实现:一是开设传统文化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二是在思想政治课、大学语文等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这种教育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拓展空间。如系统的课程体系的建立、传统文化与时代性的结合、课程内容与形式的丰富、教法的运用等。
  四、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构思路
  (一)课程体系建构目标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构目标:将传统文化课程纳入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总体规划,开设系列具有清晰理论体系的传统文化课程,合理安排学时学分,明确教学目标,按专业特点指导学生修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大学生成长规律,建立科学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知识传授、环境熏染等方式,传递人文知识、塑造人文精神,使之内化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当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气质、修养、道德、品质。
  (二)建立完善两种教学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以两种形式融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一是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课程,通过课程教学,以清晰的传统文化理论体系和优良的价值道德观念,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人文理念,让他们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二是结合理论教学展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结合相关主题适时展开党团活动、征文大赛、经典诵读、辩论赛、社会调研等活动;又可以积极鼓励大学生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成立社团,自己组织、策划各种活动;还可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文化氛围,通过设置生活化的场景和丰富多彩的教育情境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教学以生为本,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开展体验式学习,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体验和感悟传统文化,真正让文化深入于心。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