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5865 | 阅读:

作者:吕国辉 张雄
  【摘要】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带动中国文化自信的重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自信建设与创新也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紧密联系到一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推进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建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建设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发展。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断加强文化自信,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创造出中华文化发展的新辉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化自信  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2-0253-01
  文化自信关系国家兴亡,关系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历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强大的自信,直到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对自身的文化自信才慢慢消失。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后,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同时也与中国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进入到新的发展时代,中国文化的自信构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是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大工程。
  1.中国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相互促进的历程
  国民对中国文化的自信经历了从高度自信到自信丧失再到自信回归的过程。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高度自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中国文化自信遭受到了打击;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后,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又开始回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与中华文化自信捆绑在一起的,是中国人重塑文化自信的支撑。
  首先,清末民初,中国文化自信由优越到自卑。中国在民国初年前发展的2000多年中,一直雄踞东亚,因受华夏文化的滋养,一直对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表现出非常的自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列强打开,中国发展的数千年中的天朝梦被击得粉碎。面对西方列强的打击,中国人拜倒在西方文化下,出现民族文化自卑感。
  其次,新民主主义革命重新开启了中国文化自信的大门。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学习到了先进文化,并取其精华,为己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为中国文化的重振提供了理论支撑。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践行了中国文化自信的重振。在改革开放时,中国将文化建设放在经济建设之后,,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虽然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不到一个世纪,但其所发挥的作用却是无可替代的。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发展过程中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中国文化进行融合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
  首先,中国文化因马克思主义而重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接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决定的。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包容力为中国文化自信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化发展与中国文化的海纳百川的内涵是离不开的。
  其次,革命文化为中国文化自信奠定了红色基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是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党和人民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融合,创造性地衍生出中国革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国、自强等都能在创新红色革命文化中体现。在中国进入发展新时代后,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与革命文化精神进行结合,根据中國发展实际情况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进行融合,成为中国文化自信构建的一个重要依托。
  再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为中国文化自信注入了活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发展过程中的新成果,其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国实际出发,结合世界先进文化成果,通过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
  3.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铸造中国文化的辉煌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经历了变局,之后再崛起,使文化自信的高度也达到前所未有。中国的文化自信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发展相结合的经验。文化自信是文化进步的表现,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动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中,中国从政治受压迫、经济受制裁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的强国,这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文化自信带动中国走入一个新世界,使中国开创了新时代。
  总之,没有中华文化自信的重建,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古老的东方中国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引导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也带领中国共产党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发展的中国特色道路。
  参考文献:
  [1]李俊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读[J].人文杂志, 2000,(3).
  [2]田克勤,郑自立 .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基本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
  作者简介:
  吕国辉(1964.12-),男,汉族,长春工业大学硕士,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张雄(1993.3.27-),男,汉族,长春工业大学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