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014 | 阅读:

作者:张志刚
  【摘要】针对微课在国内高校应用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理解定位、规划设计、教学实践、评价指标等较突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计算机专业的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为例,分析了微课的本质与特点、以及在提高师资专业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应用。最后围绕着微课群规划、强化微课教学效果、以及综合评价体系等具体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微课  知识脉冲  评价指标  微课群
  【基金项目】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2018LY55);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科学研究项目(2017SY05);西安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18xcj12);西安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7xcj20)。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2-0010-02
  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学科某个知识点、例题习题、实验等进行的教学过程[1]。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学习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碎片化等特点,为适应新形式下对高等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因其时间短、内容精、情景化、易传播等特点而应运而生,能够满足移动和碎片化学习的需求[2]。但也存在着理论、应用、发展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即以计算机专业为切入点对微课开发与应用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
  一、微课发展概况
  微课起源于美国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之后风靡全球,2010年开始在国内传播开来[3]。从2012年和2015年开始,教育部分别举办了“中国微课大赛”和“全国高校教师微课教学大赛”,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各自的微课资源网站,通过各类赛事活动,微课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微课教学资源,同时也带动了对微课理论、应用、与评价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与讨论[4]。尽管如此,在微课的理论研究、应用、评价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二、微课教学发展与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一)定位与认识不统一
  微课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概念、应用、价值等方面的理解尚存在着不同观点:有学者认为微课是围绕某一学科知识点,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5],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课程与课是不同的概念,课程具有系统性,而课是教学实施中的计量单位,因此认为微课程属于课程,而微课应属于资源范畴。梳理各方观点可知,从狭义上理解,微课是教师在课堂上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视频记录,但这样往往会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学习规律;广义而言,微课是包括微视频、学习单元与学生学习活动流程的微课程。
  (二)教学效果不突出
  目前国内微课的发展还处于探索前进阶段,大部分微课的制作目的是为了应用于各种比赛评奖,并没有真正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绝大多数日常教学课堂使用微课的比例非常低,而且基于赛事质量评价体系框架下的微课设计,只片面追求了视频技术和多媒体的包装与形式,难以与实际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契合,降低了微课的实用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虽然很多高校构建了微课资源平台,也具备交流互动功能,但长期无人浏览,缺乏学习者之间深层次的交流互动以及评价反馈机制。
  (三)微课资源设计缺乏统筹
  微课时长约10分钟,因此主题突出、内容精炼既是其优点,也易导致知识孤立、内容零碎、信息割裂。由于缺乏立足于教育教学实际的统筹规划,高校微课的设计开发多以教师个人为单元,如此不成体系地开发必将导致知识点的切割和碎化。以两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为例,优质微课中专业课的数量均多于公共基础课,表明教师认为基础课的微课设计制作难度要大于专业课,故更偏向于后者,教师的侧重点产生偏颇将造成微课资源的无序开发。
  (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成熟
  国内在针对微课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审机制的研究方面还比较匮乏,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目前只有“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与“中国微课大赛”制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且其他各类省级比赛基本予以沿用[6]。这种“评委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多地是从作品本身的特性出发,没有从学习者的角度去构建,会忽略学习者的体验,因此对微课实践缺乏多元化指导作用。
  三、计算机专业微课资源建设研究
  计算机类专业是国内高校设置最多的专业之一,学生数量大,,应用广,知识体系庞杂,课程逻辑关联性高,工程实践性强,涉及的学科领域多。作者所在的西安财经大学计算机专业并非学校的主干学科,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如下:
  (一)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涉及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创新实践,而良好的专业基础、信息素养、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也需要较强的教学培养能力。微课虽短,但需要教师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深入研究其知识结构、选择要点、课程导入、讲解方法、总结等,此外还要考虑教风教境、语言、教具、制作与剪辑等。因此微课的设计与开发需要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制作技术的高度统一,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技术与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设计开发微课群资源
  目前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多以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为主导,缺乏来自上层的统筹规劃,导致微课作品的知识点分布不均匀。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平台中关于“数制转换”的作品多达18个,而以“裁剪算法”为题的仅有2个,说明“好讲、容易、能获奖”是当前选择微课知识点的主要依据。因此,教育部门应当对微课发展做出整体规划,按照本校或地区的实际特点确定每种学科在各个年级的知识点图谱,引导教师选择有针对性地开发,避免重复和无序开发。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