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6414 | 阅读:

作者:杨万友 朱金秀
  【摘要】语文课程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更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与文化情感,所以传统文化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非常显著。“文史不分家”也说明了历史文化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去学习历史文化,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力与自豪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课题】本论文为2018年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立项批准号为GS[2018]GHB1088。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9-0062-01
  初中语文课程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新兴的多元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学习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断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所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以及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文知识的重要方式。
  1.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久远,文化底蕴也非常丰厚,而传统文化作为先人意志以及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我们有必要深入的学习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结构体系的重要元素,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1]。此外,,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伦理道德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正确看待自身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2.1研究文章背景,感知传统文化
  编入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词以及文言文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而中学生在学习其中的传统文化时,仅仅以背诵和理解诗词、文言文抒写情感的方式来学习浅显的传统文化。所以,想要让学生深层次的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还需要让学生对这些诗词、文言文的创作背景、历史故事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才能全面的理解文章中的情感特征。例如,在学习《观沧海》这首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者曹操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从而结合作者创作时的现实环境来理解诗句的含义,加深学生的印象,领悟诗中的壮丽情怀。
  2.2阅读古诗词,培养民族自豪感
  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当代人们的心也变得比较浮躁,中学生也不例外,长期受到外界环境以及多元社会文化的影响,使得许多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迷茫,逐渐缺少了民族豪情与文化自信。因此,初中语文教学需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帮助学生再次拾起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例如,引导学生多阅读和体会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书写情怀,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学习传统文化对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通过传统文化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3阅读名著,增强传统文化素养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包含了许多现代人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也是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营养物质”。除了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四大名著外,还有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值得学生去阅读,从中感受民族文化,领悟民族文化,将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己任,增强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例如,教师在教学《出师表》一文时,可让学生先去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章节,然后再对这篇文章进行分析,领悟诸葛亮出师时的心情以及书写《出师表》时的激动情绪[2]。此外,教师还可通过选取经典文学名著中有趣的片段来引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整本原著的动力,帮助学生形成阅读经典名著原著的习惯,从而逐渐增强其传统文化素养。
  2.4学习传统习俗,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课堂教學中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将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也借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传统习俗,了解这些习俗的来源与历史背景,让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这些习俗存在的深意。例如,引导学生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学习屈原伟大的爱国情怀;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底蕴,了解不同地方中秋节的过节方法,体会月亮中的思乡情节[3]。总之,学习传统习俗就是让学生从这些习俗中去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传承中华优良的传统文化。
  3.结束语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智慧,对一个国家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当前,中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缺失意味着我国教育中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欠缺。而初中语文作为一门与传统文化学习紧密相关的课程,语文教师必须抓住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意义,积极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不断增强中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宋国栋.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9,(05):47.
  [2]臧彤.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以中国古代文人山水田园情结为例[J].教育艺术, 2017(8):68.
  [3]余文娟,郭晓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 2018(33):223-224.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