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8796 | 阅读:

作者:高磊
  【摘要】在中小学德育工作衔接过程中,往往出现不少问题,诸如:专业知识不明、队团衔接不够、德育层次不清、德育效果不明等问题。本文以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德育衔接为例,提出了“大衔接”、“小衔接”的应对策略,将衔接工作落到实处,为小初德育衔接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九年一贯  德育  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0-0057-02
  教育部于2017年8月17日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切实将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1]其中在针对中小学不同学段的德育目标中,特别详细地指出了学段目标,如小学分为“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学段单独列出了一个目标。
  可以看出,在顶层设计中,国家教育部门是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学段的特点,并做了做好学段衔接、全程育人的基本要求。
  一、中小学队团衔接的问题呈现。
  目前的小升初德育衔接,从方式到内容,都有值得商榷之处,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问题:
  (一)专业知识不明,队团衔接不够。
  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第一章“团员”第一条中规定,团员的申请条件是:“年龄在十四周岁以上,二十八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2]初一年级的孩子在年龄上没有达到要求,并且在归属上仍然属于少先队。此外,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第十章“团同少年先锋队的关系”第四十三条中指出:“中学共青团组织应加强对少先队员入团前的培养教育,少先队组织应积极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团的发展对象。”[2]但是在现实中,这两项工作因为学段的隔离,以至于无法有效而充分地开展,从而影响了队团的衔接工作。
  (二)队团形式不同,活动开展差异。
  小学生二年级以上原则上是全员入队,初中生是择优入团,按照规定,在初三毕业的时候,团支部的团员人数不超过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人数的变化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比如活动的开展,在小学,少先队的活动是全员参与,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少先队的存在,并且以少校队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所以在小学开展少先队教育,都是全面辐射和引领。而在初中阶段,因为人数的限制,同时,又因为初中阶段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往往是小众的,面向部分优秀学生的,开展活动也受到学科教学方面的压力,所以在不少学校里面,不少学生对团组织生活的陌生,对团知识的缺乏,是比较常见的。
  (三)德育层次不清,德育效果不明。
  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德育的内容是由浅入深的,小学学段更多的是了解,并且重点在于个人习惯和品德的养成,而初中学段则是要内化、要运用,并形成明确的信仰和三观。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小学和初中的德育层次并不清晰,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还是针对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修养、个人习惯等几个大的模块进行反复教育,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层次,德育效果往往也打了折扣。
  二、“大衔接、小衔接”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九年一贯制学校提出“大衔接、小衔接”的德育基本衔接策略,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大衔接:即德育内容、德育目标的充分衔接,以及在此目标之下,九年一贯制学校所做出的整体调整。
  1.学制的调整与变化。
  九年一贯的学校里,小学和中学在一个校园里,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地域的优势,开展一系列的衔接活动,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学制调整,由原来的六三学制调整为五四学制,具体做法可以总结为:一上一下。所谓一上,就是六年级的管理上移,纳入中学部管理;所谓一下,就是中学部老师在循环时,以六年级为起点,四年为一轮。
  2.队团衔接:少先队和团委组织架构对接融合,优秀队员选拔培养,入团积极分子选拔标准和优秀队员对接。
  在少先队活动和团组织活动中,能够让处在衔接阶段的六七年级学生进行旁听学习,积极培养、发展表现优异优秀队员,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青团,让团组织更有吸引力,更能够吸引有基本信仰、综合表现优异的孩子进加入到中国共青团这个光荣的组织。
  3.育人模式充分衔接,德育内容由浅入深。
  在德育育人模式上,从六、七年级开始,就要进行调整和适应,引导学生在合理的认知范围内,充分开拓思维,强化内在动机,牢固树立个人信仰,并发挥学科协同育人的功效,在语文、历史、英语等学科的课堂内,充分挖掘人文因素,拓展国际视野,树立爱国情怀,由表及里,由外而内地开展德育衔接内容。
  (二)小衔接:即德育方式和具体做法的调整,小衔接充分重视活动的趣味性、参与性、普及性,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做法:
  1.注重仪式衔接:重戴红领巾,退队仪式,六一儿童节
  (1)重带红领巾。为了强化身份,强调衔接,普及基本的队团专业知识,需要在仪式教育上下功夫,也就是亮身份,明责任。
  (2)过好最后一个儿童节。七年级的孩子,严格意义上来说,过的是最后一个儿童节,利用班会、队会课,举行“告别童年,拥抱青春”的主题队会活动,队会课设置各种小活动,鼓励孩子们回望童年、告别童年、拥抱青春、树立梦想。
  (3)隆重而认真的退队入团仪式。在七年级即将结束的时候,举行队团衔接最重要的内容:退队仪式。这是仪式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正式结束七年的少先队生活的标志,同时也是向全体中小学生进行团队知识培训、革命理想教育的大好契机。
  2.社团活动衔接开展
  (1)中小学社团的有效衔接。
  社团活动是进行小衔接的有效手段,这类衔接内容,并非全面铺开,但是对最有兴趣和能力的孩子,充分利用一切资源进行衔接。打破中小学社团之间的壁垒,以年龄段和兴趣点作为社团成员的两个主要依据,大部分社团都可以让不同年段的孩子参与。
  (2)中小学鼓号队建设。
  九年一贯的学校里,提出了建设“大鼓号队”的设想,凸显鼓号队的衔接与继承。鼓号队成员基本都会升入本校初中进行学习,并适时纳入新成员,在排练曲目、表演场合、表现空间等领域,“大鼓号队”建设就有很大空间,尤其是在团组织生活中,鼓号队的参与,给团组织生活增添了不少亮色。
  (3)阳光体育:初中广播操,训练量,比赛、运动会等共同开展。
  随着小初衔接的深入,课外活动也相应发生改变,尤其是体育活动。如小学六年级学习并做中学广播体操,参加中学的阳光体育活动,在晨训的运动量上也逐渐适应初中水平,避免七年级突然加大运动量而不适应的情况。同时,在运动会的分组上,也将六七年级分作一个组别进行积分,既给六年级同学以竞争意识,也可充分科学地比对体质数据,为青春期孩子的生长发育提供参考指导。
  总之,面对小初衔接过程中出现的德育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开拓思路,积极谋划,争取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出应有贡献。
  參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2]《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作者简介:
  高磊(1982-),男,安徽宿州人,中学高级,研究生。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