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9470 | 阅读:

作者:方雪
  【摘要】音乐鉴赏课属于美育的范畴。早在90年前蔡元培就提倡美育,因为美育可以提升一个人的高尚情操。中学生的音乐教育是中学教育里面一个重要的部分, 如何通过这门音乐鉴赏课来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笔者主要从问题式参与、教学法、发现式参与、讨论式参与、倡导聆听、避免过多讲解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音乐鉴赏课  审美能力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1-0210-02
  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凭借学习兴趣,与老师和同伴合作,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的活动中,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都有与别人合作的机会。在自身的主动参与和与他人的合作中,丰富和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自信心和自主能力。中学音乐鉴赏教学虽然是以聆听为主,但是仅仅被动的聆听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取的,音乐鉴赏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之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体验的过程,即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由依赖转向自觉,由机械转向体验,在艺术实践中获得审美体验、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提高。
  一、参与式教学法三种形式
  (一)问题式参与
  所谓问题式参与,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疑问去学习,教师按照教学要求和目标,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主动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教师创设出提问的情景,然后教师在情景中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再次是学生的聆听,即体验的过程,最后是复听,在解决完问题之后再次对作品进行体验和感悟。例如,对柏辽兹《梦幻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鉴赏,《幻想交响曲》是部构思独特的标题音乐,有一个独特的“固定乐思”贯穿全曲,这是柏辽兹意念中情人的形象,表现了“心灵的疲惫”和“郁郁的愁思”,这一固定乐思在第一章的中段,由长笛和第一小提琴在C大调这一明朗的调性上呈示出来,第二乐章舞会,作者突然遇到了自己的梦中情人,这时固定乐思又一次出现了,这表示他猛然发现了她的存在。此时的固定乐思已经舞曲化了,在长笛与双簧管上展现出来的形象显得十分优雅。
  (二)发现式参与
  发现式参与,就是在老师的提示和暗示下,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矛盾所在,继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发现的主题不拘,或者是学生个人,或者是一个学习小组,或者是教师加同学。具体说来,首先是确定学习问题,即通过对本课的鉴赏,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次是明确学习任务,我们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做怎样的准备,怎样的分工。再次是交流学习成果,将自己参与学习的成果与他人或者其他小组分享,聆听他人的看法;最后是形成结论,教师在综合各方面的意见之后,提出相对全面的看法和意见。例如对于贝多芬作品《欢乐颂》的欣赏,教师可以先讲一下贝多芬的生平经历,贝多芬双耳失聪且重病缠身,但仍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然后让同学们自主地提出学习的任务和目标,经过讨论,学生们认为,主要应当学习贝多芬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他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崇高的、壮美的激情。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开始聆听作品,同学们都对作品的这种博大和热情所感染。有的同学表示,贝多芬身处不幸,但是作品却仍然乐观向上,有的同学表示,贝多芬对于理想和正义的坚持,执着的让人感动。
  (三)讨论式参与
  所谓讨论式参与,,来源于美国倡导的“头脑风暴法”,这种学习形式认为集体的智慧要远远大于个人的智慧,具体做法是选择合适的讨论素材,自主地选择合作伙伴,然后将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当众提出,加以讨论,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在音乐鉴赏中,讨论式参与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引导策略,激起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这一个讨论的过程实施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动态结构。首先是对作品的选择,然后进行分组,欣赏之后进行讨论,最后是复听,加深理解。例如对德彪西音乐的鉴赏,德彪西被称为是一个人的流派,因为其音乐的印象派特征,所以对于他的作品的鉴赏感受,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具有可扩展性。讨论式教学法就可以选择他的作品,让学生分组感受,然后各抒己见。
  二、倡导聆听、避免过多讲解
  我们对“欣赏”教学与音乐欣赏的基本规律和国家课程标准常常相悖。比如,“义教课标2017”第一部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第三款明文规定“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却会有意无意地把前半句“突出音乐特点”忽略或回避,而仅仅只是在“关注学科综合”方面进行不恰当的讲解,甚至为了“综合”而丧失了音乐特点与音乐要素,以及音乐课程的独立价值。
  事实上,讲授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启发学生如何更好地欣赏音乐,进而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与人生的关系等,一直都是音乐欣赏课程中不容回避的教学环节。而且,音乐欣赏在方式方法方面,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应该是十分丰富的。比如,通过乐谱进行静默式的“聆听”,以对乐谱文本产生音响联想;将音乐欣赏作品的音乐主题进行演唱或演奏,以加深音乐记忆;对所听音乐进行适合中小学生易于接受的描述和分析,以帮助理解等等。
  三、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高中阶段的《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如要真正按照音乐“鉴赏”的规律,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笔者认为目前教学中有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有待转变。
  (一)强调和倡导聆听的艺术,避免过多地对音乐进行讲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无论是“聆听”、“欣赏”,还是“鉴赏”,音乐最直接的(同时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聆听,而有效的聆听则需要教师向学生教授正确的聆听方法,倡导聆听的艺术。通过聆听音乐作品中各种音乐要素的变化,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作品中对情绪与情感的表达。避免过多地对音乐进行讲解,使学生陷于被动状态,干扰和影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认识。
   (二)强调和倡导探究式与启发式的课堂教学,避免单纯知识的反复设问
  “鉴赏”对教师的课堂设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聆听”和“欣赏”阶段的单纯知识反复设问并不能适应,同时也并不符合“鉴赏”的教学要求。必须强调和倡导探究式和启发式的课堂教学,以考查和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提高“鉴赏”教学的效果。
  (三)调和倡导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学习,避免课堂教学形式化
  从年龄上說,高中学生已基本具备了鉴赏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教师对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否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避免课堂教学的形式化显得尤为重要。正确的引导能对学生在鉴赏音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形式化的教学不但不能有效地强化学生“鉴赏”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将会丧失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的培养。
  四、总结
  中学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润泽,从而获得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提高。在诸多的音乐教学方式中,聆听音乐、鉴赏音乐是最普及,也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方法,所以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将音乐鉴赏摆在了首位位置,成为高中音乐教学的必修模块。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粗浅的探讨,能够给广大音乐教师以借鉴,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越.演唱中国民族歌剧选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时代教育,2010(7).
   [2]张冠华,李诗源.音乐艺术鉴赏[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
   [3]王艺蓓.歌剧戏曲化的又一次成功探索——歌剧《红珊瑚》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7.
   [4]刘浩.谈我国民族声乐中“戏歌唱法”的审美特征[J].艺术评论,2010(9).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