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5806 | 阅读:

作者:魏荣华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课堂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知识和力量的基石。阅读课堂的教学中,对文本的精准解读,,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文本特点  课文标题  解读文本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2-0112-02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可以说对文本的解读是进行语文教学的最初的、最基本的一个环节,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那么如何能又快又准确地解读文本呢?我觉得可以通过几点内容着手。
  一、抓住文体特点,解读文本。
  对于诗词的解读,我们重点应抓住关键来理解文本的内容。这个关键即如何找准眼——“文眼”。古人写诗词很注重炼词锻句。特别对于诗词的意境,常常通过一字一词来达到“含而不露,露而不俗”的境界。如《清平乐·村居》中“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中的“醉”,除有了表面意义上的酒醉之意外,更多的是带有陶醉的色彩。文中的“醉”包含了很多层面的意思:第一,指老夫妻的白头偕老,这是人生中的幸福之一;第二,指多子多福,一派香浓烛旺的景象势必会引发内心的喜悦;第三,指孩子们的乖巧挺好,大儿子与二儿子都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豆地锄草、编织鸡笼;而小儿的天真、活泼、调皮,怎能不令人陶醉呢?该文章的解读过程要突出作者对朴素闲适和平宁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对于小说的解读,可以抓住小说中主要人物,让鲜明的人物形象成为语文教学的要素。如《少年闰土》,可抓住描写闰土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让学生喜欢这个聪明能干、见识丰富、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解读散文时,要结合作者的情感变化,并把文章的关键脉络作为切入点。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开篇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接下来具体叙述了时间的流逝,篇末则照应开头,强调时间的重要性。本文基于“匆匆”二字展开了抒写,不仅对虚度时光感到惋惜,还充分地揭示了不能白白浪费的主题思想。
  童话的解读要关注幻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文章,第一次擦火柴后看到了火炉、完成第二次擦火后柴看到了烤鹅、进行第三次擦火柴后看到了圣诞树、当她擦亮第四根与第五根火柴时她看到了奶奶以及奶奶把她搂在怀里,带她飞走的景象。小女孩在当时的社会没有得到幸福的生活,但她仍然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幻景美充分地突出了現实的凄惨,而作者利用了文章表现出自己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以及贫富悬殊的强烈不满。
  在进行民间故事的解读时,要着重注意如何引领学生向往美好。例如:《女娲补天》可以让他们知道女娲经历危险与困难,最终实现补天的过程。让其明白古人对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的渴望,以及对心地善良高尚品德的宣扬。
  寓言故事则侧重寓意方面,如《南辕北辙》明白行动和目的截然相反,就会徒劳无功。
  说明文的解读从科学入手,还要把握说明的对象以及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和说明的方法。应用文的解读从写作方法入手,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文,则应帮助学生掌握书信的写法。文言文,例如:在教授《杨氏之子》的过程中既要字斟句酌,又要利用工具书实现条分缕析,进而满足明意析理的要求。
  二、抓住课文标题,解读文本。
  在文题的解读过程中,接触文本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步骤。抓住解读文题时,要提高对阅读回应的重视。例如:教师在教授《窃读记》时,让课题中的“窃”字在课堂中得到突出,让学生们跟随这个藏身于大人中间的、怯怯的、而又具有匆忙与贪婪特点的小女孩的心情,这样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文章中去体会腿酸腰麻以及饥肠辘辘等内容;在恐慌、担忧等负面情绪消散后,学生会收获更多的惊喜以及满足。本文的“窃”字正是为了突出这种精神及其复杂感受,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百般滋味。将“窃”作为关键学点,既可以提高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还能够让其心理、动作等方面的代入能力提高。除此之外,把“窃读”的滋味具体化,还能够让学生利用一些细致入微的动作与理描写来体验相应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可谓一石三鸟。如《草船借箭》题目中“借”字统领全文,可围绕它设计教学主线,“借”是什么意思,谁用草船借箭,为什么借?怎么借?借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想了解课文内容的愿望。
  能否围绕课题进行文本的解读,不仅能够为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解读提供帮助,还能够让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充分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其勇.余映潮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6.
  [2]黄博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07:142.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