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5569 | 阅读:

摘    要:

在我国古典诗词歌赋中最为宝贵的就是“兴发感动”中所存在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可是现今所处的形式却是普遍的高职学生都不喜欢诗词歌赋,从而体会不到其中的价值与意义。那么本文就对这种情况以及在高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应用“兴发感动”做了简要的阐明。

关键词:

“兴发感动”说; 高职语文; 古诗词教学;

一、简要“兴发感动”说的含义

“兴发感动”说是叶嘉莹老先生在文学批评理论说中最为主要的基础理论,第一次提出此概念的时间是1976年。诗人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会受到很多事物的影响,诗人把自己所看到的事情、接触的感情都运用在诗歌之中,通过诗歌把这些事物表达出来。读者在通过诗歌中的话语、词汇了解到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心情而形成自己的感悟就是兴发感动。

二、为什么要在高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用“兴发感动”

内心感性、具有丰富的情感是现今高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这个年纪的学生感情细腻、感悟颇深,从古至今不难看出很多青年都是在这个阶段创作出可以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所以读诗、写诗、赏诗的机会正好可以放在高职语文的这个阶段。并且现在很多全新的教学方法都是通过“兴发感动”延续下来的,促使教学中缺少兴发感动的这一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1. 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都是通过兴发感动延伸而来的

在研讨古代诗词歌赋时,应该从三个方面去研究,那就是产生、传达和接受,既要理性的分析诗词歌曲,又要有感性的情感去了解诗词歌赋,用人们都存在的兴发感动减少与学生之间的陌生感,进而引导学生学习诗词歌赋的意识,提高教学成果。就其产生来说,老师需要带着学生研究诗人是怎么产生的心情,这种感动中又包含了什么样的情感,进而引导学生对诗人进行深入了解。就其传达来说,教师可以提升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让学生重复阅读,感受其中带来的美好。就其感动来说,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身去进行联想,身入其境,形成自身的兴发感动,从而提升自己独立创作的意识。

2.“兴发感动”也体现了学科心理教育方法

现阶段,我国正在转型,学生的价值判断可以受到很多不正确事物的影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走错路。那么就需要学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每一个学科中都注入生命教育,发挥每个科目中的特长,这样可以逐渐改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学习的环境,还能调节学生的心理健康。

可以具备审美和育人功能两种形式的学科就是语文,特别是在语文学科之中注入兴发感动以后,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视。大多数的古诗词里面都有着美好、积极的感情,它们可以唤醒和肯定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在高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用“兴发感动”的方法

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兴发感动”应用于高职古诗词教学的方法。

1. 多次朗诵,切实把握诗词歌赋中所存在的情感

在我国比较传统的读书方式就是朗诵,在朗诵时要有一定的情感,按照其节奏和韵律去完成,可是在现今的教学中很容易的就略过了朗诵的这个环节。叶先生是非常推崇朗诵诗词歌赋的,他认为,在某些层面来讲,朗诵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这样诗词中存在的韵味不仅可以被学生更好的理解,也方便学生背诵诗歌。

现今很多高职老师还没有认识到朗诵的重要性,很多学生也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为了改进这一现象,让学生体会到诗词歌赋的美感,就必须要进行反复朗诵。而且大声朗诵也有很好的作用,不但可以减少学生的背诵负担,还有利于课堂的活跃度,,其起到的作用是非常积极的。老师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和音频教学生怎么去完成诗词的诵读。

2. 朗诵时要把握好诗词歌赋中的内容

在朗诵诗词歌赋的时候,要切实的去体会诗词歌赋中的内容和含义,体会诗人在写作时候的心情与感动,带着自己所体会到的内容去朗诵,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体验诗人的情感,在进行吟诵时需要把握诗词的节奏感,不可以反复拖沓。比如在吟诵伤感的诗词时,需要自己的心情结合诗词中的内容,引领自己身入其境。

四、结论

叶嘉莹老先生曾说,我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内容就是古典诗词歌赋,而当今的青少年有很大的必要去学习古典诗词歌赋。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引导学习主动去学习,提升学生对学习诗词歌赋的兴致,为学生找到如何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图体会诗词歌赋中所蕴含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林秀艳.叶嘉莹“兴发感动”说的理论内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0):103-104

[2] 王世立.“兴发感动”与古典实词教育[J].社会科学论坛,2010(6):53-56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