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439 | 阅读:

作者:姚倩倩
  【摘要】我國古代戒指慢慢的变得样式多样,除了作为装饰物外,戒指还具有很多实际的用途。本文旨在介绍戒指的演变,介绍了戒指装饰之外的多元化用途。
  【关键词】戒指  样式  装饰  用途  文化背景
  【中图分类号】TS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0-0247-02
  戒指的使用历史悠久。大量文献表明,自秦汉时期,我国妇女佩戴戒指已经十分普遍。
  “戒指”一词的广泛使用始于明代。“戒指”又称“指环”、“约指”、“指镯”、“指钏”等。两晋南北朝时期,戒指名为指环,如《晋书》卷九七《大宛国》记载:“其俗娶妇先以金同心指环为聘。”明代文人都邛在其著作《三余赘笔》“戒指”条目中详细介绍了戒指名称的由来和戒指的使用方法:“今世俗用金银为环,置于妇人指间,谓之戒指。[1]戒指作为手指上装饰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竟然增加了如此多的内涵。顾起元《客座赘语·女饰》:“金玉追炼约于指间曰戒指。”[2]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戒指的样式也随之变得更加繁复多样,其用途也具有多样化的趋势。
  一、戒指是古代妇女避讳的标志
  戒指最先盛行于宫室之中。古代皇帝嫔妃众多,轮流侍奉皇帝,,进入宫廷当值。当她们以礼节进御帝王时,必须经由女官登记。《诗》注,古者后妃群妾以礼进御于君,女史书其月日,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著于左手;既御者,著于右手。事无大小,记以成法。则世俗之名戒指者,有自来矣。”女官提前向各位嫔妃发放两种指环,一种材质是金,一种材质为银。如果妃嫔当值,则把银环戴在左手手指上,如果当值后,则将银环戴到右手手指上。如果某一位妃嫔怀孕在身,不能接受帝王的临幸,那么不用明说,只需要将金环戴到左手手指上,可以起到禁戒、提醒的作用。帝王见到之后,自行回避,女官见了也不再列这位嫔妃的姓名。据此,则可知指环在周朝只是宫廷后妃等才可以佩戴。凡育有子嗣的戴金指环;银环则是未有子嗣或者未曾为君主伴过宿的女子。左手戴银戒指,则未曾伴宿;右手佩戴,则已为君主伴宿过。一看指环便知晓嫔妃的情况。由此可知,最初的指环还不是装饰品,而是古代宫廷嫔妃所用来避讳的用品。
  戒指传到民间以后,功能大同小异,为妇女在怀孕期间所佩戴的东西,借此以告诫自己的丈夫,在此期间应当戒止夫妻生活,故又称为“戒指”。清代王应奎的 《柳南随笔》中记载:“又相传古者妇人,月经与娠则戴,否则去之。”他认为戒指流传到了民间后妇女在月经期和怀孕期戴用。指环在这里起到了用以告诫丈夫在此期间应“戒止”房事的功用。故称指环为“戒指”。至于未嫁的女子,则无需佩戴。由上可见戒指从宫廷用品发展到了民间用品,其使用范围是扩大的。
  二、男女之间爱情、婚嫁见证物
  戒指流传到了民间后,除了作为禁戒之物,还作为装饰品,更作为男女青年之间爱情的信物。戒指男女之间互相馈赠,海誓山盟,以此立证。有这样一则历史故事,唐人韦皋在江夏出游,在馆舍中结识了神女玉箫,两人彼此爱慕,韦以戒指赠送,约定七年后再会……成为戒指史上的一段佳话。
  戒指的名称,随着其功能的变化而变化。订婚是婚姻的约定,故“指环”或“戒指”就有了“约指”这一名称。《南史·后妃传》中有记载:“帝赠金指环,纳为贵妃”。到了隋唐时期,男女之间结为伉俪馈赠戒指成了传统。以戒指作为定情或定婚信物在明代则更为常见,已经成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在封建社会,男女双方结为夫妇离不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有些开明的父母依旧给子女一些自主选择权。在确定婚事之前,相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相亲这一环节,男方有着一定的决定权。如若男方满意女方,同意这门婚事,就留下戒指等礼物作为信物。倘若这门婚事由父母做决定,男子一方需给女子一方送礼物,这些礼物是定亲用的。可见,定婚戒指一般是由男子一方送给女子一方的。如若是用于定情,女子一方可以送给男子一方。明代冯梦龙在其《挂枝儿》中写道:“这几般表记儿送与哥哥作念……戒指儿戒游手,荷包儿谨浪言。”[3]在这里戒指除了具有定情信物的作用,还具有戒除与其他异性的身体接触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明代用于定婚戒指的数量,少则一对,多则六个,或者更多,其中又以四个为主。在宋代,戒指在民间作为婚姻聘礼之一。清代,戒指在宫廷婚嫁聘礼中登场,并逐渐成为大众订婚的纪念品。
  三、戒指用来表达祝寿祈福的美好寓意、表达个人志向及表征身份
  戒指的大小可以别富贵,纹饰也有不同的象征意义。纹饰分两类:一种是鹭鸶莲花纹、鸳鸯纹等祥瑞纹饰,这一类纹饰象征着夫妻恩爱有加;另一类是祝寿题材的瑞兔纹、灵芝纹及蟾蜍纹等纹饰。这一类纹饰象征了长寿、有福。瑞兔与长寿相关联,当是来源于 “瑞兔捣药”神话故事,故事中瑞兔为神仙们捣制长生不老之药。这一纹饰自然是祥瑞的象征。瑞兔纹、灵芝纹及蟾蜍纹,具有以上这些纹饰戒指很有可能是晚辈为长辈寿礼而专门打造的,是小辈给长辈祝寿时准备的礼物。第二类纹样设计相对来说比较个性化,用以表达个人身份或表明个人的追求与志向。戒指图案可以依据佩戴者身份专门进行设计。明清时期较为流行的装饰纹样是“耕读渔樵”这一纹饰。“耕读渔樵”这一纹饰描绘凡人凡间的生活。“耕读渔樵”这一纹饰,被文人士大夫用来表达他们归隐之志;表达他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意;表达他们对闲适淡泊人生的自得之情。有的戒指上有 “忍”、“耐”等字样,用来表达戒指拥有者崇尚儒家风范,至少说明他以此明志。明曾出土过两枚玉扳指,形制与清代扳指别无二致,应为清代扳指的先声,其实际使用功用也已削弱,扳指是清代贵族男子佩戴的,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扳指一开始具有实用性,在拉弓射箭时使用,佩戴玉石的扳指用以保护自己的手指。玉扳指,原本为满族的一种饰品,后来清统一后,这一特色文化渐渐普及。后来,扳指就作为一种首饰存在。作为装饰,它是权贵的象征。扳指可以彰显自己的身份。一般普通人佩戴的扳指材料多为白玉,而贵族佩戴材料则为翡翠。玉扳指还有文、武扳指之分:文扳指在戒面上雕琢成诗句或花纹;武扳指则戒面为素面。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