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8803 | 阅读:

作者:夏瑾
  【摘要】“兰州鼓子”是兰州地区一种家喻户晓的文化娱乐形式,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转型所带来的流行文化变迁,使得传统的“兰州鼓子”文化被年轻人所忽略,但“兰州鼓子”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内容。本文将阐述研究对“兰州鼓子”的研究现状结果,说明“兰州鼓子”的传承发展困境,最后再对“兰州鼓子”的传承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兰州鼓子  研究现状  传承发展  探索
  【课题】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鼓子在小学阶段有效传承的策略与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0406。
  【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0-0245-02
  前言
  在2006年5月20日。“兰州鼓子”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项目,“兰州鼓子”在世界民俗史上也具备一定的地位,其还被称为中国的非凡艺术,也就是中国的瑰宝。简单来说,“兰州鼓子”是应用兰州方言说唱的一种曲艺,其曲牌种类丰富,并且唱腔独特,带有十分显而易见的地方气息与特色。关于“兰州鼓子”的记载将近170年,所以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阔,国内的相关研究资料也较多,传承发展工作也较努力,接下来就详细阐述相关內容。
  1.“兰州鼓子”的研究现状及生存困境
  1.1 研究现状
  (1)兰州鼓子的演唱形式往往包括坐唱和帮唱两大分类。坐唱往往由一个人独自弹唱,往往使用三弦乐器作为主要演奏乐器;而帮唱存在“帮腔”“和声”两大内容,这是受到了宋代鼓词的影响。
  (2)兰州鼓子的曲牌结构经历了演变和发展,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兰州鼓子有十大调声腔系列,而曲牌更是有90多只,但是其曲牌结构包括以下两种:一种是单曲迭唱形式,另一种是曲牌连缀形式,这两种曲牌形式都能够体现兰州鼓子的地方特色,但两种曲牌结构又各有不同,单曲迭唱简单一些,而曲牌练嘴,往往体现为古朴中带有华丽,高亢中带有奔放,各有不同。
  目前国内对于兰州鼓子的研究现状还包括了其历史考证、腔词研究、文化功能等内容,收集的资料也应有尽有,为后人的继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2 生存困境
  (1)队伍缺乏继承人
  缺乏继承人是诸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生存发展的一大困境,根据相应的数据显示,目前诸多的兰州鼓子往往流传于乡镇、村落,在城市中多流行于饭馆或者茶馆中,其表演多为自娱自乐,并且受众较少,多为老年人,而表演的民间艺人人数也在不断减少,虽然政府竭力想要扩大继承人的队伍,但目前的继承人队伍中出现了老化的形势,所以说兰州鼓子想要继承下去,缺乏相应的年轻继承人是一个十分明显的问题。
  (2)演唱曲目形式单一
  之所以兰州鼓子存在生存困境的第二个原因就在于其曲目冗长并且形式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加喜欢具体化的表演形式,但兰州鼓子的表演形式较匮乏,个别曲目演唱时长,但没有相应的辅助,并且字少腔调多,所以听众往往不知道演唱者所演唱的曲目所表达的意思,缺乏大众吸引力,这是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
  (3)无法全面继承
  第三个生存困境就在于兰州鼓子的曲目演唱往往缺乏相应的表演机会,受到场所以及资金的限制,没有更大的舞台去展现,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难度较大的杂调曲目就会被遗忘、流逝,其继承人根本没有,所以根本无法全面继承相应的兰州鼓子曲目。
  2.对“兰州鼓子”的传承发展的相关建议
  2.1 培养兰州鼓子更多继承人
  兰州鼓子既然作为一门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就需要依托继承人的方式将这项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继承人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随着岁月的不断流失,继承兰州鼓子的继承人在不断变少,所以相关部门应该从意识上改变相应的认知,从思想上进一步重视寻找兰州鼓子更多继承人的工作。那么在思想重视的基础上,就可以去培养“兰州鼓子”的继承人,也就是要将其中最传统的部分所保留下来,因兰州鼓子的曲目种类多样,那么就可以多方位寻找不同的继承人,让他们各有所长,这样就能够更大程度上使得兰州鼓子获得更多继承下去的可能性。
  2.2 丰富兰州鼓子传承的主体
  其次,就是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工具,丰富兰州鼓子传承的主体,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而传承的主体也可以是“从群众来,到群众去。”仅仅在兰州或者是甘肃本地进行相应的宣传和传播是不够的,甘肃的特色不应该仅仅是让当地的人知道,更应该借助更多的机会让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让大众受到艺术的熏陶。目前互联网上有较多的视频APP,就应该借助快手、抖音、西瓜视频、美拍等诸多APP,将兰州鼓子的表演传播出去,推广到大众之间去,让更多的中国人民知道兰州鼓子的存在,通过丰富主体的方式来帮助其增加传承和发展的可能性。
  2.3 政府制定相关针对性政策
  第三点建议为让政府制定相关的针对性政策,为兰州鼓子的传承和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政府所能够做的工作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是需要做好相应的调查问卷,去调查人们对于兰州鼓子的了解以及传承的态度,尤其是调查年轻人的想法,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应对现状;接着就需要明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重要性,,需要准备足够的资金,获取更多的融资渠道,这样才能够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才能够为兰州鼓子的传承发展等活动提供相应的资金;最后一点必须要做到的就是需要持续做好兰州鼓子的相关研究工作,保管好过去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资料,不能够满足于现状,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研究突破。
  2.4 深化兰州鼓子的曲艺改革
  最后一点需要做到的就是深化兰州鼓子的曲艺改革,为其加入更多的新鲜血液。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兰州鼓子的曲艺改革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让其进入到创新的曲艺节目中,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其内涵;其次,让综艺节目也出现兰州鼓子的身影,也就是让当红的偶像学习兰州鼓子的片段在综艺节目中出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兰州鼓子的身影,当然,在这一环节中,主要凸显的是传承人与当红偶像的教学画面,让偶像加入年轻人所喜欢的流行音乐元素,体现现代与传统的碰撞,这样能够更有利于人们去了解它,去继承它;最后,可以借助现代的音乐技术或者元素,改革曲艺,这样才能够被更多的年轻人接受,获取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让兰州鼓子出现在歌手的配曲中,成为前奏或者是尾音,这样都能够更大程度地表现出兰州鼓子的生命力,增加更多的继承发展可能性。
  3.总结
  综上所述,兰州鼓子的研究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其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曲目整理、表演形式等诸多方面。其既是地方曲艺也是国粹经典,所以为了能够将其独具地域特色的兰州鼓子继续传承下去,我们必须了解现状,了解其困境,正视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寻找到更加完美的解决方案,才能够吸引到更多年轻人的目光和培养他们继承优秀文化的意愿,才能够帮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得更远更辉煌。
  参考文献:
  [1]任重.兰州鼓子:艺苑奇葩金城正声[N].甘肃日报,2018-02-27(007).
  [2]黄锦.兰州鼓子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特征研究[J].音乐创作,2018(02):146-147.
  作者简介:
  夏瑾(1973-),女,山东莒南人,本科,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学。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