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999 | 阅读:

作者:顾芳燕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70期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智能是一种潜力,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所有这些都有可能被挖掘出来。本文我们以科学活动以及其他认知活动为载体,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探究能力,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关键词:幼儿科学活动;创新探究能力;挖掘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幼儿之间的差异,通过差异性之间的互补给予幼儿一定的思维空间、一定的自由度,让幼儿能自由、互动地思考问题,鼓励他们相互探究、积极讨论,并为幼儿的想法提供条件,让他们的想法更有可行性,有利于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探究精神的发展。
  一、 寻找差异,分析原因
   我们先对幼儿进行了分析,寻找幼儿之间的科学探索方面存在的差异。我们发现,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热情型:有的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在活动中他们总是最为活跃,对于操作活动是屡试不厌,往往也是他们最能发现“秘密”,将活动推向高潮。同时,他们也会对老师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为什么”“怎么会这样”“让我来试试行吗”,在小组活动中往往处于主动地位。
  温和型:这类幼儿对科学性探索活动有一定的选择性,对于符合他们兴趣的活动就会主动参与。如果教师在活动中采用的方法策略很新颖,准备的探索操作的材料很丰富,会引起了他们参与的欲望。而如果不是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则显得比较被动。
  被动型:此类幼儿在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他们对任何活动都显得漠不关心,在群体中、小组活动中始终处于一种弱势状态,常常以一个观众的角色参与活动。让老师不能确定他们究竟掌握了哪些、又知道了哪些。
  我们对幼儿存在的差异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个性差异:幼儿的个性有着很多的差异,有的幼儿做事情缺乏认真耐心的品质,往往不能成功就会半途而废;有的幼儿个性比较温和,缺乏自己对事物的观点和判断。
  能力差异:能力上的差异有很多,动手能力的差异、表达能力的差异、交往能力的差异等都是导致幼儿对科学活动是否愿意参与的重要因素。往往能力强的幼儿相对来说他愿意参与,愿意去探索。而能力差的幼儿就相对被动一些。
  兴趣的差异:幼儿的兴趣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幼儿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幼儿喜欢摆弄娃娃。在区域活动時,我们往往发现有很多的幼儿偏区,喜欢每天在一个区域活动。这也是导致对科学活动能力差异的原因之一。
  家庭因素差异:家长对幼儿兴趣培养、家庭氛围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有的家庭要求幼儿会做多少题目,认识多少个字等,而忽视了幼儿情感智力的培养。这样的家庭还是颇多的。
  发现了差异的存在的原因,我们就充分利用幼儿之间的差异,采用多种互补的方法,利用幼儿的互动等方法,从而提高幼儿探索创新能力。同时我们也在材料投放和教学方法策略等方面进行一定的研究,促进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进一步的兴趣。
  二、 丰富的材料,诱发幼儿主动参与
  提供的材料要丰富充足,有几个幼儿参加活动就有几份材料提供,甚至更多一点,材料的品种也应齐全一点,以便于幼儿选择和多样性探索,也便于性格内向不愿主动向老师要材料的幼儿在活动时也有材料可以操作,而不是缺少了材料他们就成了观众。在“我造的桥”的游戏中,幼儿需要很多的材料来“造桥”和测量“桥”的承重能力。特别是测量承重能力的物体,要求重量和形状相同,于是,我们就动员家长的力量,收集许多类型的材料,为幼儿的操作试验提供了一个大舞台。
  三、 寻找适合幼儿的互动内容和方法,引发幼儿主动参与
  幼儿主动参与才能真正引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创新能力,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注重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及教学方式。下面以几个案例加以说明。
  案例分析一:“我把鱼鳔弄丢了”。
  活动由情景导入,“粗心的小鱼”把身上重要的东西弄丢了,请幼儿帮忙想办法。随后,幼儿自由选择桌面上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操作探索,如何让小鱼不沉入水底,通过探索、尝试、交流、讨论,最后观看“鱼的内部结构”的录像,认识了“鱼鳔”,了解其主要功能,从而引发幼儿探索科学实验的兴趣。
  上述这个科学活动,就是选择了幼儿们常见的鱼,通过探索实验让幼儿了解对鱼肚里重要的器官——鱼鳔,了解鱼肚的功能,即当鱼肚充满空气时,鱼就浮到水面上,当鱼鳔里的空气排出时,鱼就沉入水底。活动通过观看录像,让幼儿们清楚认识了鱼鳔,再通过自己的亲手操作和探索,从抽象到具体,了解了鱼鳔的作用。这样的活动内容应该说是比较枯燥和乏味的,但我们教师通过幼儿亲自动手实验,观看真实生动的录像解说,让每一个幼儿都非常投入。
  案例分析二:“神奇的指纹”。
  活动由情景导入,小明家被盗,警察在现场发现小偷指纹,需要通过指纹鉴定找出真凶。从情景疑问中,引导幼儿们先认识指纹,利用提供的材料,如放大镜、印泥、橡皮泥等,让幼儿进行对指纹形状的探索。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了解指纹的类型,并激发幼儿对自身探索的兴趣。
  此次活动,选择了每个人身上都有的“指纹”,它是被人们所忽视的东西,对于幼儿们而言,更是陌生。活动通过情景导入的形式,先让幼儿们知道指纹这样东西。所以,选择这样的活动内容,运用幼儿所熟悉的黑猫警长破案为线索,能激发幼儿层层深入,从而获得知识。
  四、 多种活动方式,有利于幼儿之间的差异互补
  幼儿和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我们就用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有效地进行互补,让每个幼儿在不同程度上提高。
  在差异互补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注重的是能力强的幼儿对其他幼儿的帮助,而忽视了其他幼儿在实践中的主动性培养,造成一部分幼儿在科学探索中虽然参与了,操作了,可他们的主动性仍然不强。同时差异互补中如何利用其他幼儿的优势,推动活动的发展和幼儿自身的成长,对于教师来说是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和实践研究的问题。
  在研究中,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探索世界,并了解事物的不同方式。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每个幼儿的智能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有些幼儿是活跃的,有些幼儿是安静的;有些幼儿思维敏捷;有些幼儿反应缓慢;有些幼儿可以说得很有说服力,有些幼儿不善言辞……教师只有真正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兴趣,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作者简介:
   顾芳燕,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昆山市石牌中心幼儿园。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