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10016 | 阅读:

作者:马燕
  【摘要】现阶段我国一些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中的教学工作大多都存在着模仿西方教学模式等现象,这种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未来的改革与发展。所以本文从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策略以便有效加强与中职的有效衔接和对其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中高职衔接 现代学徒制 特色专业学院
  【课题】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中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GS[2017]ZJ05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4-0248-02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也已经取得了一些不小的成绩。但是即便如此,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依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较低,其中一些能彰显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因此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品牌项目。所以为了响应国家相关教育部门的规定,为了加速发展职业教育的速度以及扩大就业情况,以及如何让高职院校在中高职的衔接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等都是值得教育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
  1.反思现状问题,明晰发展路径
  毫不夸张的说,近些年来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都属于模仿西方的教学模式,虽然这种早期模仿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但长时间的学习西方的教育模式,使我们自己失去了我国传统的文化传统和教学理念,长此以往我国的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会逐渐趋向于西方的教育模式,这样就会严重阻碍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诞生。因此我国关于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发展符合我们中国特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对于中职的衔接和引领作用。
  2.以现代学徒制为引领,促进中高职协同发展
  对比国外的一些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来说,国外的大部分职业教育都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而且合作还是建立在国家支持的基础上才产生的,而且这种教育都形成了符合它们国家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品牌并面向全世界的教育事业。然而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因为缺乏校企合作中一些必要的法律保障和安全措施以及一些相对应的教育服务机构,所以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较为缓慢且不能够有效形成符合我国特色的教育模式。但是如果能够在我国的高职教育中进行现代学徒制的改革与施行,将会大大缓解这种局面。因为现代学徒制可以全方面的推动我国整体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然后增强对于低级教育阶段的引导能力。除此之外创设符合我国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以及建设教育平台可以很好的增加校企合作、培养专业技术化人才、课程体系改革以及对于中职的有效衔接等作用。
  2.1构建紧密型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夯实中高职协同发展平台
  目前来说,校企之间的合作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前甚至未来高职教育改革的主流。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设立相对应的校企合作的交流平台来让其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然后在自身学校内部进行特色化教育的开展,积极发展并创新教学体系,做好校内的管理制度以及教学制度,并要做到上述教学模式都要与企业进行完美的对接融合,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们提供一些较为丰富的学习与创业资源,要做到学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并能够实现二者之间未来的互相帮助和共同发展。
  2.2进一步明晰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中高职专业对接
  要想完善职业教育的体系改革和教学目标的前提就是要正确定位各个层次职业教育的目标和教学体系。因为当前我国的中高职教育之间缺乏相对的联系,二者教学的独立性太强而缺少有效的衔接作用。虽然高职教育的教学重点是高等职业性教学,中职教育的教学重点是具体操作技术的教学。但是我国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必然的相似性,比如说二者对于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对于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二者教学目标的衔接并严格施行现代学徒制,一方面可以采取二者之间专业性的互补进行衔接,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二者之间的包容性进行互补等。只有这样才能符合职业教学的目标以及工作岗位对于多种人才的需求情况并能逐渐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2.3统筹中高职课程体系,校校、校企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也是中高职衔接要处理的难点。目前中高职在课程设置上缺乏沟通,存在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等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首先要以高职为主体统筹好中高职课程,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将中高职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应知”“应会”内容融入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中;其次是构建模块化课程,按照中职和高职不同的培养目标,分别选取其中某些模块进行课程组合,并以此确定中高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做到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中、高职层次知识点、技能点、能力点的有机融合;第三是科学确定课程间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以课程的核心技能与知识为单元重新序化教学内容, 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适应学生渐进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并以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为依据,系统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做到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内容宽度)、内容深度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在教师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优势,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中职合作共建共育共享资源信息库,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员共用,实现中高职紧密对接,如可共建兼职教师库、实践教学资源库等,做到中高职共育共用兼职教师队伍、共同建设、使用、管理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同时,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以及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及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等,并以中高职阶段学生的学习内容为架构,编写相应的教材或讲义。高职院校也可组建中职师资培训班,或通过高职院校依托企业能人建立的“双师工作室”一对一结对子共同开展开发企业项目、学生实训创业、技能竞赛等[1],或定期集体备课或观课等形式,共同解决企业投入专业建设的动力问题,突破教师能力培养和服务企业能力的两大瓶颈,,实现中高职师资队伍共建共育。
  2.4以中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为依据,实现教育教学过程对接
  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職业教育,在培养模式上都应强化操作性、实践性的职业教育特色。因此,中高职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都应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制定、“双证书”的毕业要求、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如何做到中高职在教育教学过程方面的衔接?第一,可建立完全学分制或学分银行,实现职业院校互认学分,确保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减少学习任务的重复性;第二,高职院校可通过与中职学校联办教研活动等形式,加强与中职学校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紧密对接。
  2.5依据中高职人才培养特点,推进评价模式改革
  中高职人才培养都注重“职业性”,都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且绝大部分专业课都采取了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教学做一体的形式,因此,注重学生平时的过程考核,降低期末考分比例,提高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分值等,都是中高职在推动评价模式改革中须注意的问题。在评价的主体上,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学校为主体的评价,逐步建立起企业参与或教考分离的评价模式。同时,在评价的形式上,可借鉴国外中职免试升高职的形式选拔优秀生源。
  3.结语
  要想构建符合我国教育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那么通过现代学徒制来促进中高职的衔接以及高职院校对于中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引领作用是基础。因为我国目前的中高职衔接问题较多,因此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在衔接过程中还要使用较为正确的途径并能够完美发挥各自学校的优势特点,然后要脚踏实地的进行中高职教育衔接工作的开展,一定要体现出我国职业教育的真正特点并为一些社会上的岗位输送较为专业的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J].教职成[2014]9号.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