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6142 | 阅读:

作者:李娇
  【摘要】新课改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都突出强调了要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数学;联系生活,理解数学;参与生活,运用数学;融入生活,探索数学。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 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160-02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1]
  一、走进生活,发现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发现数学,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停留在课本上,而是富有生活气息的知识,让他们体验发现数学的快乐。例如在教学“认识多边形”这一课时,笔者组织学生交流“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多边形?可以举例子说一说吗?”孩子们非常积极,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接着笔者展示了一些图片,学生发现有些风筝的形状是四边形、足球上有五边形和六边形、蜂窝上面有许多小六边形、我们穿的衣服上以及小乌龟的背上也有多边形。在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上激励学生走进生活,发现数学,感悟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联系生活,理解数学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使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应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理解数学内涵。[2]笔者在教学《平均分》时带了6个橘子,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怎样分成两堆,并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小棒或画图等方法来思考,然后请学生上台分一分橘子。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分东西的经验,不少学生都选择分成2个3,最后在一些学生的补充下所有的分法都呈现出来了。紧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将这几种分法进行分类,学生通过刚才的实际操作和观察,很自然地将这些分法分为两类,一类是每份数目相同,另一类每份的数目不同。这时笔者相机引入“平均分”的概念,告诉学生分东西有不同的分法,只有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时候才叫平均分。之所以没有一开始就给出“平均分”的概念,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数学思考,只有经历这个过程学生才能深刻理解数学概念。
  三、参与生活,运用数学
  我们学习数学主要还是为了服务生活的,“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组织学生带来一些物品标上价格,并带来零钱,在班级开展模拟小商店的活动,顾客和收银员都由学生扮演。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人民币、换币、支付和找零等知识,再趁热打铁鼓励学生以后多尝试自己购物。学生体验到了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由此获得的成就感也会成为他们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动力,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四、融入生活,探索数学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发展需要人们不断的探索来推进,而探索意识应从小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融入生活,留心生活,鼓励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组织学生探究问题,尋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完《认识厘米和米》以及《我们身上的尺》之后,笔者让学生思考能用这部分知识解决什么问题时,有学生提出可以量出操场跑道的长度。笔者见机把“怎么量出跑道的长度?”作为一个探究的主题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用学生尺和一拃测量的同学说跑道太长,,量了好久才量了一点,量不过来,用学生尺和一拃量不太合适。用米尺量的学生说跑道两头是弯的不好量,后来他们找体育老师借了卷尺,量出来跑道半圈长100米多一点,所以跑道大约有200米长。还有一些学生本来打算用一庹测量,因为他们觉得一庹比米尺长,之后到了操场上发现为了量跑道的长度要不停地趴在地上量,还要不停做标记,一点也不方便。最后他们决定用步长来测量,一步大约50厘米,绕着操场走半圈走了200多步,算出来跑道大约200米长。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和方案,并自己动手去实践中验证问题能否解决,当方法不可行时还会想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不就是在尝试探究吗?
  数学来源于生活,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到孩子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发掘一些数学问题引导孩子有意识地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沟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3]教师只有把新课改的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课堂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学生才能从新课改中受益,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芬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M].课程与教学论新编.2012.01
  [2]裴海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亚太教育, 2016(4):31.
  [3]胡庆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5):203.
  作者简介:
  李娇(1992.2.19-),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安徽师范大学2017级教育硕士(在读),安徽省合肥市望湖小学教师。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