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551 | 阅读:

作者:许一新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新知识的传授如果仅凭借教师费时、费力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或许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也背离了新课标理念。倘若我们能多借助直观形象的操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动手操作、探索解题思路,学生反而能牢固地掌握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操作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157-01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积极动手操作。只有通过直观形象的操作,学生才能获取直接的经验,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才会更深,也更有助于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验证与运用,才能更深刻地感受数学。同时,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协调发展。
  一、注重课前动手操作习惯的培养
  1.收集信息,初获认知。
  教师要立足教材,深入钻研教材,但不能完全受困于教材,应跳出教材,争取构建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课前,引导学生联系各自生活实际,运用各种手段收集并处理相关的信息。通过学生的课前准备,教材资源得到丰富,并且学生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独立自主的性格也得到培养。
  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这节课时,课前布置学生进行一项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平均数?学生深入现实生活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各科考试的平均成绩;各类的体育比赛的平均成绩;全年的平均气温;年平均工资;平均完成工作量等等。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学生深刻体会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从中了解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信息的搜集,学生对“平均数”有了初步的概念。在传授新课内容时,能更加轻松地接受与掌握。
  2.制作学具,激发兴趣。
  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课前教师与学生都要动起手来,准备好教具、学具。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制作学具的任务,学生就需要用心去预习新课内容。为了准备好学具就要手脑并用,从而动手能力、比较、分析、综合各方面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新课内容就会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我教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时,课前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折出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并涂上颜色。学生为了涂得正确,就必须去预习几分之一的基本知识。课外的轻松氛围,让学生把制作学具的过程,当成是玩的过程,从而能用心的完成好学具的制作。课上能使用自己制作的学具,学生充满了成就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二、注重课上动手操作过程的引导
  1.创设氛围,形成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对教学效果起到重要作用。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就会精神饱满,情绪轻松,思维活跃。课堂中的教师传授的知识就会如涓涓的溪水,浸润学生的心扉,潜入他们的大脑,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15-9=( )”时,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①先从一捆小棒中拿出9根,剩下1根,再把这1根与另外的5根加起来就是6根。 ② 先从5根小棒中拿走5根,再从1捆小棒中拿走4根,剩下6根。在学生动手操作后,我适时进行引导,并让学生将各自摆的过程和结论进行口头描述,然后集体讨论:哪种操作更好?课堂中,学生通过个体自主动手、动脑,对知识进行深度探索;通过集体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听取别人的看法。观点的融合中,知识得到了深化,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2.自主与合作并重,培养能力。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表格,你能用3个摆出不同的数吗?
  学生同桌分工合作,一人摆一人记录。教师温馨提示:摆的时候要有序,避免重复和遗漏,同时还要注意摆出所有的数。带着教师的提示,同桌间展开了积极的合作和探索,个体的独立思考与同桌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取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注重课后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只有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进行运用,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能实现数学的价值,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目的所在。
  1.手工制作我能行。
  手工制作能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信心和创造力,增添学习乐趣。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我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制作各种长方体模型。在做之前要求学生先画出要制作的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然后沿着图形的边缘线剪下,最后拼贴起来,长方体模型就做好了。有的学生在画图时不知道要留出粘貼的部分,在粘贴时发现了问题,于是又重新设计制作。学生通过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制作出各种不同的长方体模型,有书桌、电视机等。有的学生突发奇想,把长方体与其他立体图形拼起来,制作出别墅、飞机等模型。
  2.争当小小设计师。
  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适时抛出生活中的问题,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找规律》这一内容后,学生掌握图形规律的知识,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我开展了“争当小小设计师”活动,让学生运用本课知识,设计班级黑板报的花边。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大大地调动了起来。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创作,设计出多种方案,出色的完成了我交代的任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数学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当作时代赋予教师这个角色的神圣使命,以此作为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各方面能力得到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