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6186 | 阅读:

作者:刘彩英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对“因材施教”理念的应用分析,能够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学习进步带来支持。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在本文中从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开展兴趣教学模式和实施生活课后实践三个方面,对“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在语文课堂上的体现模式予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堂 因材施教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043-02
  “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教学理念,其是以在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模式设计,以确保教师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获得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因材施教”理念在教师的不断尝试中逐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但由于教学环境、教学能力的多方因素影响,使得“因材施教”理念的落实没有那么顺利,这会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为了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发展,做好对“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落实策略研究至关重要。
  一、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掌握学习需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想要实现“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就必须要先充分了解“材”的实际能力和需求,为此教师必须要加大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基础措施,教师要能够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基础上,围绕学生开展教学行为设计,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语文水平,通过课前小测试或者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来对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有所掌握,以确保自己所设计教学模式能够在学生的知识水平范围内。其次,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来了解他们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学习态度,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课堂设计,以求实现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第三,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个准确的认知,通过课堂趣味测验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将其作为课堂设计的主要指导内容,确保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被学生所理解,真正意义上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二、开展兴趣教学模式,增强课堂体验
  “开展兴趣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的重要目标。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他们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需求,会直接影响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采取兴趣教育模式,就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原则,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在课堂上被激发出来,那么“因材施教”目标的实现就更进一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兴趣教学法的应用有效性,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以便能够有的放矢的展开教学工作。例如在进行《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中,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需求,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与课文同名的动画片,让学生能够借助他们所喜欢和擅长的方式进行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以求获得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我之所以选择采取动画片的形式进行本课的教學,一方面是小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动画片对他们有足够的吸引力,这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集中精神,并借助对动画片的观看去了解课文知识内容。另一方面是该课文作为经典寓言故事,其拥有现成的动画片素材,这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助力,让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学生会在生动有趣的课堂学习中获得进步,“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由此得以实现。
  三、实施生活课后实践,培养应用能力
  实施生活课后实践,能够实现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予以培养,这对于“因材施教”教育目标的实现也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作业模式,多设计一些以生活化内容为基础的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来获得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为他们的语文素养构建打下基础。例如在寒假期间,我会为学生布置“写对联”的学习任务,让他们根据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给家里写一副对联,让学生可以真正的体验到语文知识对生活的价值,实现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课后实践训练,让学生能够完成与其学习能力相符的课后实践任务,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理念的体现研究,能够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学习进步带来支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并在充分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满足自己的学习兴趣,获得语文知识学习的进步,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雪英.小学语文因材施教教学的心得[J].学周刊,2016(35):174-175.
  [2]张汪洋.分类寻章 因材施教——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策略的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06):28+32.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