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5947 | 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人生观以及多方面价值观念最重要的时期,尤其是对于比较少经历法治和道德问题的学生来说,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如何处理将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但是通常的教育方式对这一点很难涉及到,那么如何保证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培养呢?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生活情境的方式就能够很好地在初中教育过程中将道德以及法治内容双方面都渗透其中,将道德生活以及法治理念的培养都做到位。 
  【关键词】生活情境  道德与法治  初中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054-02 
  引言 
  价值观念尤其是对道德、法治领域的认知形成并非来源于短时间的塑造,而是长期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下潜移默化的形成的,但其结果并不一定朝向积极方面,所以这一教育类型不能仅通过自身或者家庭教育完成,学校教育教学渠道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最佳的实现方式便是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将生活情境和道德法治观念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充分接受道德熏陶的同时,不忘对法治观念的普及,将教育对人的塑造转变为知识及品德都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端人才。 
  一、灵活运用与学生生活关联的经典案例 
  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形成正确且积极的价值观念,而对道德法治的认知更是和教育以及生活有着重要的关联作用。因此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的具体案例分析也应该多选择生活中的事件,这样能够让学生最为真实的感受到法制教育的效果,同时体会到在道德情境中如何将德与法在有机结合的做法下达到最大的平衡,并且这样一来能够很好的平衡学生内心选择情况下的矛盾性,将道德界限与法治界限的划分更为明确化。 
  二、营造有利于师生交流的和谐互通环境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将自身自然融入到讨论过程中,而并非课堂的管理者。将道德与法治课堂化为讨论形式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之间交流的兴趣,也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想法和意见,使学生之间的交流环境更适合教师融入其中,打造真正和谐互通而非闭塞的单向交流的误区。 
  对于现阶段的初中教育,应试成分仍旧大于真正的品质教育程度,随着素质教育对教学形式的要求逐渐提升,尤其是道德以及法治领域的相关授课内容,教师更应注重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将课堂主动权的一部分适当的转交给学生。除讨论外,还可采用其他新形式,包括角色扮演,使课堂能够具有更为生动的教学案例,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完成一次道德法治实践案例的演练,使学生自己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知方式[1]。 
  三、课堂教学应采取多样化方式 
  对于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方式,目前教育界普遍采用的都是多类型情境交融的方法,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实践方法。为了避免造成混乱,一般都是在课堂内进行分组教学,保证学生能够彼此之间有固定的分工合作,从而保证基础化的教学效果。当然,课题本身都是通过基础性的道德以及法治相关问题展开的,包括学生日常可能遇到的有人当街斗殴等问题应该如何处理,或者乘坐公交工具为年迈老人让座等日常行为的体现,这些都是最为直观的道德与法治的体现。通过学生之间自主的选择以及交流,教师能够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思想精神状况进行分析调整,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正确价值观情境下应该如何做出选择和判断,同时从道德以及法治两个层面进行思考,避免出现错误选择。 
  道德法治教育的开端并不在初中,而是随时处于人生学习的过程中,不过在初中时期应着重加强引导,确保学生在价值观念方面得到积极正确的指引,否则学生很可能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形成负面价值观。 
  四、参与社会公益实践提升道德法治认知 
  道德实践及法治教育的过程,不仅应该在课堂中完成,更应该在生活中有所涉及。除了将这种情境带入课堂外,还應积极鼓励学生将其融入生活真正进行体验,毕竟在课堂只是模拟再现的过程,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够体会到应该如何进行现实性的选择。介于这一点,学校应该适当的开展对应的活动,尤其是在一些社区以及公益组织的合作下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对应的活动类型中。无论是助残或者尊老活动,都能让学生在身心获得教育的同时,体会到实际操作这一类道德行为获得的快乐感受。 
  五、结束语 
  生活场景本身是对于学生最佳的教育平台,立足于实践才能对道德、法治具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将单纯从课本中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场景。通过生活情境的尝试与实践,学生能够获得更具真实性的探索经验,不仅拓展自己的人生经验,同时对社会风貌也会有更具积极性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李海生.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洋溢生活的阳光[J].新课程(中学), 2016(12). 
  作者简介: 
  徐惠(1981-),女,福建福安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