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046 |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072-01 
  语文学科是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初中与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以语文学科特点及其相关性作为出发点,将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认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当前初中生的学习现状却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掌握基础文化常识,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都流于表面,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极大影响。 
  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有效融合的意义 
  (一)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与传承,是中华民族之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教材内容与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可有效帮助学生感受真情故事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二)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观察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不难发现,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是与我国传统文化礼仪、道德品行息息相关的,这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了仁义礼智信,告诉了学生要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孩子、公民,培养其形成了良好的品德修养。 
  (三)可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水平 
  语文素养囊括了多种内容,除了基本的语文能力外,还包括了传统文化、个性品格等等。将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通过历史文化、民族特色开展语文教育,可更为有效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实现其全面发展。 
  二、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有效融合途径 
  (一)结合当地民俗风情,提高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叛逆期,他们对于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早已经厌烦。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转变自身教学方式,进而有效激发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兴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比如民间常有“冬至过大年”的说法,在教学过程中,如若涉及到该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借助这一说法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内、课下两个课堂开展传统文化语文教学,将课外教学作为主要辅助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反馈至课外学习中,使得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以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教学为例,在课前预习环节,可以让教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了解当地有名建筑情况。在上课时,教师也要以当地著名建筑作为出发点,将该建筑的来由、出现原因以及文化内涵进行有效结合,并将其融入至文章教学中,实現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了解本地建筑以及开展缘由,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此种教学方式,以课堂较为作为主要授课场所,同时还兼顾了学生课下自学能力的有效培养,不仅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融合,而且还真正将学习内容带入到了生活中。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有效强化了学生学习能力,实现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由此可见,以传统节日作为主要突破口,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入手点,不仅可有效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处理内课外关系,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立足初中语文教材,从课文中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在新课标要求下,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占比逐渐增加。不管是神话传说还是古圣伟人,不管是古诗词还是传奇小说,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但是,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严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过于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忽视了其存在的人文意义,将知识传授作为教学重点,忽视了文化传播,这是导致初中生传统文化缺乏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材进行有效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语文教材为立足点,对课文潜在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新课改提出:语文学习应当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引导者”,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比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中,不管是上文所提到的《中国石拱桥》还是《苏州园林》,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都是以建筑艺术、设计艺术作为出发点,表现出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不管是哪一篇都有着自身特有的传统文化,其人文价值远远高于工具性。除了可有效激发学生民族情怀外,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传承民族文化,勇于开拓创新。但事实是,很多教师在本章教学中,都是以课本为范文,较受学生如何写好说明文,连传统文化艺术之美都得不到有效体现,更别提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因此,只有真正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挖掘课文文化内涵,才可真正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的有效融合,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三、以传统文化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搭建传统文化传播平台 
  为了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一次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特有魅力,提升学生文化储备。首先,可以让学生调查当前传统文化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其次,可以在传统节日开展活动。比如在春节时,要求学生调查“年”的来源以及多种风俗习惯,让学生尝试自己写对联;在清明节组织学生扫墓等等。最后,如若实际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利用寒暑假去课本中的名胜古迹游览,亲身感受课文之美。 
  总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俗的瑰宝,对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改革自身教学方式,创新自身教学理念,将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融合,进而更好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传统文化有效传承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