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6284 | 阅读:

作者:李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55-02
  传统教学禁锢学生的思维,阻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以问题为核心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就克服了上述的不足。理解“问题解决教学”的内涵,重视问题解决的过程。借助学生的生活体验,从现实生活中寻求优秀的教學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基础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再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土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如何创建问题情境、对话设计,如何构建“问题解决教学”。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 而问题解决教学恰恰是把学习任务放置在较大的任务或问题中,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始终具有自主权。
  二、“问题解决教学”的内涵
  问题解决教学有两方面:一是解决问题过程; 二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进行的探索活动。它是以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目标,学生查阅收集资料,结合教学实际体验提出假设,引发争论,对假设进行分析证明,得出结论。突显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主动性、过程性、活动性和合作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问题解决教学”的数学教学结构
  1.具体问题数学化,数学材料逻辑化
  问题解决建立模型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处理解决得出结论,再去指导实践。明确学习目标,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教师要组织学生观察、试验、归纳、类比、大胆猜想。对概念的定义方式、结论的表述方式和证明方法等进行认真揣摩,让学生能按照数学内在逻辑要求,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结论进行正确表达并作出证明。
  2.逻辑知识应用化,课题学习反思化
  这一过程简单的说有两个层面,一是对于知识的巩固与熟练; 二是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对于反思,包含知识结构,思想方法;问题解决的范围、策略与方法; 经验教训。
  四、“问题解决教学”的具体实施
  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在一定的情境下,有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整理分析,形成问题解决的目标,并适当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背景与方法。
  2.分析讨论形成假说
  针对问题,根据现有资料,提出解决方案,本环节需要反复的取舍、讨论与优化,形成假说(可以是多个)。 在不断的取舍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3.甄选假说形成方案
  针对第二环节的假说,认真整理,并能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在比较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模型和方案。
  4.验证方案进行反思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所有的演算过程,同时讨论推理的过程是否严密,计算的结果是否准确,解法的描述是否精准,方法是否能够推广。
  五、“再创造”原则指导“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施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再创造动机
  在生活实际巧挖掘,借助学生的生活体验,从现实生活中寻求优秀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例如: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圆柱形的贮水桶,却很少看到长方体的贮水桶,为什么? 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分析讨论,分析得出厂家设计除了少死角容易清洁外,更为关注所用材料的多少,那么这两种桶若体积相同哪一种更省料呢?由此借助身边小事激发学生“再创造”的动机,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去研究有关最值问题。
  2.重构教材,探索再创造的途径
  教材文字表达的思维过程与实际获得的发现过程完全相反,原问题解决教学往往是针对现有公理化教材的狭窄题材、或特定材料进行问题预设,让学生跟着预设思考。从课程的观点看,只有将学习的各部分尽可能早的结合起来,并且尽可能使其结合的时间更长,并在更多的方面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开辟出一条“再创造”之路。
  3.诱导发散思维,寻求再创造方法
  大胆猜想,形成假说。课本上的许多公式定理都为学生的“再创造”留有余地,我们可以以此为问题,通过增删定理中条件,或是交换条件和结论创造新问题; 另外我们也可以关注定理公式推导发现过程中所产生的过程结论,以他们为新的问题展开研究;我们还可以对定理的证明方法“再创造”。关注“再创造”之路上的差错。
  4.反思提升,培养创新习惯
  反思不是仅仅在全部问题解决之后进行,应该伴随问题解决教学全过程,每一步都有反思与提升。在问题发现阶段,或从旧知发现新知,或开展数学实验;在分析讨论阶段,或暴露解题的思维过程,或应用变式; 在形成假说阶段,鼓励学生对比分析不同的思维,使他们的“再创造”由被动或盲目状态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活动;在方案证明阶段,让学生分析证明的思路,或探讨多种证明方法。在不同阶段及时反思结论,反思差错,反思方法,培养再创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濮安山.《中学数学教学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
  [2]郝文武.《问题式教学的价值和方式》.课程·教材·教法,2009,9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