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199 | 阅读:

作者:陈国龙
  【摘要】“微思政”模式的开展,可以推进思政教育与互联网时代发展相适应,也可以推进思政教育成果的落实。我们应该树立个性化新理念,践行“微思政”、提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媒介素养、加强网络 “ 微思政” 队伍建设、强调线上线下结合,切实推进思政教育实效为“微思政”模式推进铺平道路。
  【关键词】“微思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065-01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教育平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近感。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路径,因此,探究“微思政”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優化路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格局。
  1.微思政概念
  “微思政”模式是思政教育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要。“微思政”作为“隐性教育”,在宏观环境下无目的、无计划地、隐性地进行一些社会交往活动,使接受教育的人们在无形之中感受到教育过程,并被其影响,进而实现“潜移默化”和“润物于无声”的教育目的[1]。“微思政”教育理念是通过以“碎片化”的方式以及“微言大义”的形式去影响接受教育的人的思想与观念,无形之中摆脱了正面枯燥乏味的教育。“微思政”教育过程中,通过教育者把想要实现的教育目的进行隐藏,在教育过程中以受教者朋友或知心人的身份深层了解接受教育的人的思想深处,对接受教育的人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通过建设“网络思政教育”的新平台,大范围进行资料采集,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符合思想道德规范的正能量的网络平台,促进校园的健康和谐稳定。
  2.“微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
  2.1树立个性化新理念,践行“微思政”
  “微思政”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建立以下几个理念:第一树立平等理念。要打破传统理念下以教学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师要主动带入到学生群体中,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认同其个性的发展,并对其个性进行正确引导[2];第二树立服务理念。思政教育最终想要实现的教育目的即是对受教育者思想上的引导,这就需要在“微思政”背景下作为高校教育教师,在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情况和时代发展要求下,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必须要保持其教育过程“接地气”,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同时需要加强创新,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交流平台;第三包树立容理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受教育者要做到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严格要求自己,从真正意义上做到针对每个学生的关心和包容;第四树立引领理念。新媒体发展背景下,作为高校要与时俱进建立各种网络活动平台和虚拟平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首先要对自身严格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正确引领,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第五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大学生群体需求存在差异性,“微思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针对每个年级采取不同教学方式,例如可以在一年级教学过程中,主要注重一些理论上的教学,在二年级教学过程中注重一些社会实践教学,三年级主要涉及到提升,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以及加强社会实践等。
  2.2加强网络 “微思政” 队伍建设
  “微思政”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作为“微思政”舆论传播导向主体的引导者,不仅需要其自身理论知识较强还需要全面掌握网络环境以及充分了解学生思维习惯等,积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在“微思政”教育体系中,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引领,基于网络文化发展趋势以及网民实际行为,严格遵守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和超越相一致的发展规律,从而系统性地研究、提取使网民所认可的网络道德规范,并借助“微思政”宣传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使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对网络行为进行规范,保障网络秩序得以正常进行,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微思政”背景下思政教育想要实现的价值目标和行为标准,进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效果。
  2.3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一样需要提升媒介素养。作为高校首先需要加大引领大学生认识到“微”理念的功能,通过微平台的建立,来实现满足自身个性化的需求;其次,作为高校需要采用各种方法引领大学生学会对网络信息的分辨,例如可以通过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一些网络媒介素养课程,使其贯穿到整个思政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全面认识到网络的双重性。
  2.4强调线上线下结合,切实推进思政教育实效
  在“微思政”平台建设的同时结合传统思政教育,做到切实有效地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展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部分的教育内容都会涉及到一些社会历史背景,,针对这些内容如果仅靠一些语言上的讲授是不能实现教育目的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切实体验才可以更深层次地进行了解和掌握[3]。这时候就需要线上与线下教育有效结合到一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实现“知行统一”的教学功效。
  参考文献:
  [1]孟庆鹏,方中书.“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探究——基于“微思政”的分析视角[J].文教资料,2017(31):130-132.
  [2]陈三宝.微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暨南大学,2017.
  [3]王潘潘,王东鑫,陆海鹏.网络新媒体视域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7(05):142-143.
  作者简介:
  陈国龙(1990.12-),男,吉林桦甸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辅导。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