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8818 | 阅读:

作者:乔茂凤
  【摘要】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以知识记忆为主要目标,以书面考核为主要形式。这显然已经背离了《就业指导》的开设初衷,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具身认知认为:所有的知识必须穿过身体,不然则只是一种表面形式。为了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应当更加深入,考核方式更應紧跟当代社会需求,符合学生身心特征,过程性评价至关重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在团队合作中探索就业方向,以提高其职业规划能力。
  【关键词】具身认知 《就业指导》 考核方式
  【基金项目】本文获2017年度贵州财经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资助(编号:JG201708)。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048-01
  一直以来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都比较单一、传统。以知识记忆为主要目标、以书面考核为主要形式,考试分数在学生的成绩中占有很大比重。当下,这种考核方式显然已经脱离了《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初衷,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需要,导致学生在步入社会时,职业规划能力不高,不明确自己想要什么,短期离职率较高。“具身认知理论”提倡一切学习活动皆应该有人的身体参与,身体中参与学习的器官越多,参与的幅度越大,学习效果就越好。因此,若想真正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就业指导》课程的考核方式就应该指向“实践”,指向身体参与的多样“活动”。
  一、相关研究现状
  (一)《就业指导》课程的相关研究概况
  《就业指导》是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由于我国该门课程开展不够深入,考核方式仍不完善,形式单一,反馈结果低效,定性定量结合的原则不能广泛实施,缺乏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良好的教学考核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都会起到重要作用。国外教学考核方式体系较完善、就业能力较高、学生职业规划能力较强。而我国目前在这一领域仍存在很多问题:教学考核方式传统单一、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薄弱、学校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
  因此,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应当更加深入,不能只满足于表面形式。考核方式更应紧跟当代社会需求,符合学生本身的特征。《就业指导》的考核方式不能只局限于考试成绩,过程性评价至关重要。考核方式的改革创新有利于《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激发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的兴趣,提高职业规划能力。
  (二)《就业指导》课程考核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业指导》考核方式单一落后。当下,《就业指导》考核方式基本为:学生递交一份求职简历和职业规划书方可。单纯要求学生在学习平台递交一份简历和职业规划书,这种考核方式显然跟实践脱钩严重,背离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无法让学生真正了解实际生活中的各企业、部门、单位招聘流程和对求职者的真实要求。
  二、具身认知理论的启示
  20世纪60年代,以计算机模拟为基础的符号加工模式的认知心理学和以神经的网状结构和并行加工原理为基础的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为认知心理学的第一浪潮。其后90年代,Varela与Ttompson提出:认知的产生源于身体经验,身体具备各种感觉运动能力。自此,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on)理论开始步入研究视野,而且它不仅对心理学界产生重大影响,在哲学、教育学领域也引起巨大关注,被称为认知心理学的第二浪潮。具身认知是相对于离身认知而言的,传统的认知观认为:认知、学习是可以脱离身体而独立存在的,人的大脑、意识可以完全控制人的身体。身体在认识过程中是可以缺席的,它只不过是一个让大脑可以有地可待的容器而已。自笛卡尔提出身心二元论以来,理性被提升到一个至高地位,“我思故我在”深刻揭露了“理性”在认知和学习中的地位。身体的感受和感觉被极度贬抑,身体一直被规训着,沦落在认知的边缘。具身认知则大胆颠覆前人的假设,提出身体在认知过程中有着巨大影响,,身体绝不是被头脑随意控制的一个客体,它是认知中的主体,它就是认知本身不可缺少的重要核心部分。它试图把我们从“我思故我在”带到“我做故我在”的思维方式中 。
  长久以来的身心二元论使得教育与教学“扬心抑身”,重视精神和理性的培养,忽视身体的需要,学生的身体是被规训的、贬抑的。教育以及教学成为了一种纯粹的观念传递和心智培养的活动。学习是一种可以“离身”的精神锻炼,并不需要身体的参与。诚然,这种教育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起到了快速传递大量知识的目的,随着具身认知的兴起,这种教育模式受到了质疑。比如《就业指导》课程的考核仅仅是通过递交一份简历作为考核的终极形式,这显然不符合真正教育的规律,脱离了教学实际。具身认知反对的就是认知中的身心分离,提倡心智是身体的心智,认知是身体的认知。认知过程植根于身体活动,它是被身体作用于世界的活动塑造的,即若一种认知、一种知识如果没有真正穿过你的身体,它对于你而言就可能只是谎言。故《就业指导》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多设置活动,多设计实践,让学生有多多参与、体会、体证、体悟的机会。
  三、对策与建议
  (一)团队协作
  教师让学生组建团队,对学生团队采用绩效考核的方式进行评定。考核分数将以团队形式给出。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在授课后向学生团队布置任务并进行考核,每次任务结束后公布分数,培养学生的竞合意识,以考核体系促进学生学习。团队协作有利于避免两极分化,当个别人懈怠时,其他人会对后进学生进行鼓励和帮助。重视过程性考核,结合大学生特点,将过程性分数设置为70%、期末考试30%。教师注重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以团队形式开展各种活动,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仅凭一张试卷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下定论。
  (二)在实践中考核
  在平时过程性考核中,鼓励大学生团队走出去,到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学习,了解未来工作所需能力,使之有一个明确目标,并为之奋斗。让《就业指导》的考核与实习活动紧密结合。学校以及任课教师应该积极组建实习基地,让大学生在初步确立一个就业方向后就浸入一个“实践”的场景,分阶段参观实习,观摩每个职业的实训操作流程。大学生的实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个月的“走马观花”式的拍照片上传实习图片。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变成各高校当下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其核心在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考核方式的深入实施,责无旁贷需承担一定的任务。但是,大学生自身职业意识的培养,教师的积极引导,学校有关部门的积极备案检查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大学生若有积极的实践,多样的实习活动,全方位的身心参与,则可以打开职业规划的大门,完成学校与职业人的对接转化。
  参考文献:
  [1]隆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心理健康教育,2005,(5-6).
  [2]罗汉书.职业生涯教育的国际经验剖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作者简介:
  乔茂凤(1982-),女,汉族,山东曹县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