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5769 | 阅读:

作者:徐大恩 李玉秀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193-02
  所谓小学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导致的对数学过早地丧失了学习兴趣,缺乏学习自信,学习探究能力较弱的后进学生。他们主要表现为:学习基础差,纪律性差,对学习没有兴趣,情绪低落,对自己信心不足,甚至自暴自弃。对所学的新知识模棱两可、模糊不清,面对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他们却是“旁观者”。那么如何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呢?以下是我结合实践的几点思考:
  一、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
  由于“学困生”长期受人冷落、嘲讽,因而失去了学习信心,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如果动辄批评训斥,学生就会感到名誉扫地,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对立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内容,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学习情趣,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二、合理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全面推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一些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语言表达流利学生,俨然成了主角。而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反应迟钝,动作跟不上节奏,根本没有说话的余地。久而久之,由于他们在一次次的活动中被忽视、被孤立,逐渐成为探究活动中的“学困生”。
  1.在探究过程中给予“学困生”个别指导。当他们不知所云时,可以帮助分析一番,使他们明白题意后再参与讨论。当学生开不了口的时候,告诉他们不急不燥,仔细倾听他人的意见,在听的过程中学着说,学着做。
  2.分组探究时可采用轮流发言。尽量满足“学困生”的发言欲望,给不善言辞的“学困生”创造机会,提高“学困生”主动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
  三、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习惯
  1.合理安排学习小组成员。分组时,,除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因素外,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力求均衡、和谐。组内各人员职责应分工明确,又要相互转换,让每位学生都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重要性。
  2.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注在“学困生”身上。在学生合作探究活动中,“学困生”是最被动的:一是因为他们差,说不出什么名堂,想不出什么主意;二是优生们积极主动,不需要“学困生”们出谋划策,不愿他们耽误时间。因此,老师应深入到各小组活动中,不但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互动的学情,更要关注、帮助“学困生”,及时发现他们互动中的闪光之处,让大家学会尊重他们,赞赏他们,提高他们的勇气、信心。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困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可以讓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口说、用心体验,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要鼓励“学困生”大胆地参与课堂交流活动,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认识和发现,以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促进其他同学的学习。
  四、适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学生个性差异决定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理解、感受、发现程度各有不同,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或深或浅、感受或多或少、发现或有或无,但只要他们能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总会有自己的收获。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困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重视他们参与学习过程的态度和情感;重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运用激励性评价,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的活动,适时给予激励性的积极评价。要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情绪,肯定其积极因素,倡导个体活动和小组活动的有机结合,促成他们对学习活动的积极响应。课堂上教师应充分给予“学困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为他们开展学习成果汇报和欣赏活动,使他们体验学习的愉悦,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困生”探求知识的动力,也是“学困生”学习的一种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困生”去自主探究数学的奥秘,激发他们探究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积极思维,克服障碍,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转变为一个个优秀的学生。
  作者简介:
  徐大恩,男,汉族,兰州市永登县人,本科毕业,兰州市永登县树屏镇东沟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李玉秀,女,汉族,兰州市永登县人,本科毕业,兰州市永登县树屏镇东沟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