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8921 | 阅读:

作者:刘洁
  【摘要】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教给学生对一切事物评价、判断、取舍的标准。职业价值取向是个人评价和职业选择的内心标尺,对未来职业生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当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自我、多面、矛盾性等特点,充分发挥高校文化育人功能,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职业价值观教育中,帮助大学生把人生职业理想融入国家、民族事业中,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对于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也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价值取向 文化育人 思想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以文化人’在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2018YGH04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042-01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首要的是回答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那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高校文化育人功能,引导大学生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将个人职业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塑造崇高的职业精神,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更是对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大学生就业新趋势与职业价值观教育现状
  1.大学生就业新趋势
  2018年1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新华网数据新闻部联合发布了“一图读懂就业新趋势”提供了最新就业四大新趋势:薪酬重要但是其他因素不可忽略;不再紧盯北上广,就业跟着生活走;创业成为更多人的新选择;“慢就业”心态逐渐凸显。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主动离职的首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其次是薪资福利偏低,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相对薪酬更看重的是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正式因为对自我实现的极为重视,从而导致很多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更为谨慎,“慢就业”心态逐渐凸显。这些多元、崭新的就业新趋势,其背后潜隐的恰恰是择业观念、职业价值的多元,即个人职业价值观的变化体现。可喜的是,如今大学生多了一份将就业与个人发展与生活建立起良好关联的“冷静”,回应了教育的美好愿景,即通过好的教育缔造更美好的生活。然而过于“冷静”的职业选择要警惕走向重个人轻社会的功利化倾向和“懒就业”的道路,甚至逃避社会、挥霍青春乃至成为“啃老一族”。
  2.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现状
  在长期的职业教育过程中,我国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主体的忽视、教育内容的陈旧以及教育手段的单一等等。大多数专业课教师认为职业价值观教育是思政教师、辅导员的职责,从而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过程中忽视了职业价值观的渗透,忽视了价值引领,没有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其次,目前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亟待更新,课程体系不完善,教育目标不明确。此外,目前职业价值观教育多采用课堂讲授、讲座形式开展,而较少采用实践、实证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职业价值观教育中,要将课堂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内化于学生心中,教学效果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职业价值教育的实践路径
  1.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的必修课,是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主课堂,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业教育观的教育,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2.充分发扬专业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的育人功能是重点。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负有育人责任。积极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要完善职业素质纳入专业评价系统的机制,健全专业教学渗透价值观教育的教学体系,激励专业教师挖掘专业、行业文化内涵,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更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以身作则,以德施教,通过课堂教学、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途径,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了解社会,在各环节中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崇高的职业理想,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同时,就业指导教师在职业咨询和辅导中应主动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来指导学生进行既有利于自身发展又符合国家需要的职业规划,告诉学生国家的重大战略规划,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3.有效激活校园文化对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隐形力量是关键。校园文化是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本土化内容,同时作为一种隐形教育力量,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在于创设一种高雅的文化氛围,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滋养学生的心灵,涵育学生的品行,,塑造学生的人格,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者要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时间点,开展特色鲜明、意义深远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中提升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形成爱国敬业的职业理想,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中提升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形成爱国敬业的职业理想,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联系起来。
  4.深入探索社会实践对职业价值观养成的载体作用是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和渗透需要多层次、开放性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对信仰的追求、对责任的坚守、对诚信的重视、对奉献的坚守,使价值观的教育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高校要整合各类实践资源,通过班会、专业课堂为大學生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方法的指导,告诉学生实践的最终意义。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社会实践。同时通过挖掘地域文化的优势,借助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深入了解浙商精神,了解浙商的职业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领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考虑当前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现实化、扎根到实处,这样才能让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价值观认同,从而以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指导未来职业生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2]王振.论以文化人的意蕴与整体性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6(7).
  [3]张润之,李天慧.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以文化人”[J].北京教育,2017(3).
  作者简介:
  刘洁(1987年8月-),女,汉族,安徽桐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