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8635 | 阅读:

作者:孙成成
  【摘要】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我同一性确立与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这启示我们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要学会利用大學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性帮助其确定职业目标;利用合法延缓期帮助其寻找职业定位以及利用朋辈榜样鼓励其进行职业探索。
  【关键词】自我同一性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001-01
  北京大学心理干预中心的徐凯文老师针对北大学生研究发现,北大有30%的学生存在“空心病”的现象。在他看来“空心病”是指在以往功利教育的背景下大学生缺乏应有的价值观,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而活。我想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北大,也存在于中国人数众多的大学生中。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基本处于刚成年的时期,也是他们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期,如果能够抓住这一关键的时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我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找到奋斗的目标和存在的意义,解决“空心病”的现象。
  一、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内容
  在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中,他认为“自我”是“本我”和“超我”的协调者,埃里克森继承和发展了弗洛伊德“自我”理论,提出了自我同一性概念。什么是“自我同一性”?埃里克森先后提出过一些说法,比如“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自己将会怎样生活的感觉”。在这里我们认为自我同一性是指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是谁”,“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自己自身是同一实体的存在”等对自我同一性的主观感觉或意识。 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青年阶段形成和确立自我同一性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性事件,影响着个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而不同于弗洛伊德经典分析理论研究的侧重点集中于青少年时期,埃里克森将人的心理社会发展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并将其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是连续的,不可逾越的,逐步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一组对立矛盾和冲突,他称之为“心理社会危机”。如果每个阶段的危机能够顺利度过就会形成相应的积极的品质,反之则是消极的品质。这八个阶段心理危机矛盾冲突特征具体表现为:(1)婴儿期 0-1.5岁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2)儿童期 1.5-3岁 自主对羞怯;(3)学前期 3-6岁 主动对内疚;(4)学龄期6-12岁 勤奋感对自卑感;(5)青少年期 12-18岁 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6)成年早期 18-30岁 亲密感对孤独感;(7)壮年期 30-65岁 繁殖对停滞;(8)老年期 65岁以上 自我整合对绝望。
  在这八个发展阶段中,与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第五个阶段即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这一阶段对刚踏入校园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更年期”即生理上第二性征的出现和心理上逐渐和父母进行脱离。在这一时期他们往往会形成一个概念,比如他们自己是谁,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他们的价值在哪里,长大以后他们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他们在这一时期对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开始进行重新的认识和观察,会将自己的各种形象综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种“内在相同和连续”感。同时,也开始去认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认识现在和未来在社会中的关联。
  二、自我同一性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不少研究都表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职业生涯规划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它们二者之间都强调社会外在环境和自我内在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并共同促进了个体的发展;大学阶段是个体职业选择的重要阶段,也是自我同一性确立和社会角色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我同一性确立与否直接影响到职业规划的实施。
  但是需要我们警惕的是当大学生原有的生活模式和现实中的所需相差太大时,他们中的很多人会出现适应困难和角色的混乱,以至于不能支配个人心理发展,就容易出现同一性混乱的问题从而产生消极同一性。消极同一性与社会目标相背离,让人不遵守社会的契约和规则,甚至产生一系列反社会的行为,这对于大学生将来无论是职业生涯的规划还是其他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危害。
  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启示:
  正如前文所述,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这启示我们可以从同一性的影响因素作为切入点,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
  首先利用自我意识的矛盾性确定职业目标。
  大学生自我认识具有矛盾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性。前者指大学生想达到的理想自我的状态,可以对应职业目标,后者指现实自我的状态,包括对自我主观的评价以及大学生自我客观的存在,对应大学生对自身到实现职业目标之间距离的各方面评估。如果理想自我脱离现实自我,那么大学生可能会因为屡屡达不到理想自我的标准而挫败从而失望沮丧,从而放弃对职业目标的积极探索和规划。因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要引导学生将职业目标的制定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要制定超出自身能力和范围的在职业目标。只有职业目标确定的合理,学生才有行动力和执行力,才会愿意去为职业目标而奋斗。
  其次利用心理社会合法延缓期寻找职业定位。
  所谓的心理社会合法延缓期是指对那些还没有准备好承担社会义务的年轻人有一段拖延的时间。利用“心理社会合法延缓期”,允许大学生进行多次尝试并逐步确立自我同一性。在埃里克森看来,“每一个社会和文化对于隶属于自身的大多数年轻人的某种合法延缓期加以制度化,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延缓期都与符合社会价值的各种学徒期和种种冒险相一致”。
  因此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给学生提供诸如实习、职业培训或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的指导。大学生也应利用合法延缓期,在自由角色试验中不断探索自我教育,最终在社会中找到适当的位置。
  最后利用朋辈榜样鼓励职业探索。
  影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因素之一来自朋辈群体,这一因素同样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有研究表明,朋辈群体间的讨论和榜样行为会激发青少年对职业目标的积极探索,而朋辈群体的支持也会对大学生的职业探索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育者可以联系各个行业中职业发展比较成功的同学或是学长,让他们发挥“真人图书馆”的作用,为正在求职的同学开展讲座或是座谈,,让想要求职或是正在求职的同学能够吸取有用的经验,为将来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郭克楠.自我同一性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
  [2]项颖.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3]曹彦娜,付美珍.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述评[J].才智,2015(14).
  [4]郑泽萍.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基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的思考[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1).
  作者简介:
  孙成成(1988.01-),男,上海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