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066 | 阅读:

作者:李鹏程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的平台,培养学生了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把学生由学习的被动者变为主动者、接受者变为探索者,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提高了历史学习效率,通过对这一模式的教学实践探索,希望能够对历史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历史教学 小组合作 主体地位 学习效率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9-0054-02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而长新的教学模式,在17世纪的欧洲教育家的论著中就有所提及,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教学模式就开始在我国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倡导和应用,在注重学生为主体性的课程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结合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谈谈自己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在历史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见。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意义。
  (一)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通过历史学习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的重要教育教学目标,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法,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多向交流,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途径多元化,占有的历史材料更加丰富,表达的机会更多,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这一课内容时,就希特勒为什么要发动二次世界大战这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时,同学们根据收集的材料提出来多达8个原因,学生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有效地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二)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中问题的设计主要由老师来完成,而问题的解决主要由学生来协作完成,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如在学习《东欧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时,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何评价匈牙利的改革?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而不是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从课后测评来看,效果良好。
  (三)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合理的角色分工,有助于学生学习参与度和热情的提高,学习任务的明确化,使得学生集思广益,各尽所能,降低了单独解决问题的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如在学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内容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成为一个难点问题,如果让学生单独去收集材料进行理解,既浪费时间由不易搞懂问题,将这一话题放到全班由各小组共同进行讨论学习,事半功倍。
  (四)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课前根据问题做好准备工作,课堂上向组内成员阐述自己的看法,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还要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辨析,这就促使学生处在积极思考的状态,常态化的积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提高了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应用,可以促进历史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现根据自己的实践,将易出现问题分析如下:
  (一)不能设计那些不能讨论的问题。
  比如历史事件的性质、发展过程等,这些教材给予历史定性的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从历史学角度看这样的讨论是没有意义的,所有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回避这类问题,这一点往往易为老师所忽视。
  (二)不能设计那些没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在历史现象的专题类学习中,应少设计讨论类问题,因为受到学习阶段和水平的限制,学生讨论学习问题,无非是将教材中分散于不同页次中的内容归纳一下,并不需要深入讨论,虽然学生也会相互帮助找答案的,显得挺热闹,但仔细一想,这种没有意义的讨论,对学生能力提高有限,只不过是简单的归纳总结。
  (三)不能设计那些没有结果的问题。
  比如历史假设类问题。我们所学习的历史是正史,而不是野史,更不是戏说历史,学习要有严肃性,不能进行假说式的历史误导。对于历史理论性很强的内容,学生知道有那么回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进行深究,也不必讨论。
  (四)讨论既要有组织也要有形式。
  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讨论小组不宜过大,6人左右为好。人多反而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在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因素。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的大致均衡,各小组在竞争中就会有“势均力敌”的感觉。在小组内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根据“因生而异、各尽所能”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小组一般应设立小组长、联络员、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并应过一段时间后交换分工。
  (五)教师对于讨论结果要有预见。
  我们经常看到,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只简单提供了教材上已经有的结论,对于讨论中出现的新的问题,没有能够及时给予补充或者指正。教师要指导学生讨论的方法,并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真正成为讨论的参与者,了解了学生讨论的过程,才有可能对于讨论的结果或者形式给予有意义的评价和分析。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中探索知识的愉悦,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同步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历史教育教学水平,最终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志军.自主学习模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丁辉.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才智,2011(11).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