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415 | 阅读:

作者:葛婉
  【摘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网络时代对高等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一方面,互联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源,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泛滥,良莠不齐,部分信息具有强大的消极影响,同时,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等过度沉迷与依赖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如何面对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探讨的实践课题。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0-0071-02
  1.前言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创新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贴近时、势,就需要认真考量互联网技术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挑战。
  网络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影响到日常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个教育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多的挑战。这就需要在实际的教育环节中,通过分析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带来的改变,在教育空间、教育资源等方面所面临的巨大的挑战,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实践性。
  2.互联网特征及发展趋势对高校思想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2.1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
  2.1.1数字化、信息化的工作状态
  所谓数字化,就是互联网技术将很多复杂多样的信息通过二进制代码转换成为具体的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系统内,并且根据需求将其翻译成图片和文字供使用者观看和学习。在复杂多样的网络世界中,所有的信息、事物等都是以“比特”作为基本单位进行转换和表现的[1]。信息化指的是互联网技术是人类社发展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因此,利用互联网传递的信息具有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优点,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和进行[2]。
  2.1.2交互性、虚拟性的运作模式
  交互性指的是用户和用户之间、用户和总基准站之间、总基准站与总基准站之间进行的信息交互。虚拟性说明互联网的存在状态是处于一个虚拟空间的,是无形的。这样的运作模式对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来讲,突破了教育客体之前对于思想信息单方面的接收和传递的劣势,实现了交互式目的。这便于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反馈,进行信息的有效交流[3]。随着互联网发展,虚拟商店、虚拟学校、虚拟社区等等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这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广阔网络空间。
  2.1.3多边性、共享性的机制特质
  多边性是有效利用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使得互联网的使用者能够根据其感兴趣的方向和问题进行信息的交流。在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中,已经涌现出来很多的社交软件和信息交流平台,方便受教育者与教育主体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共享性则指的是在实际的互联网使用过程中,基于互联网本身的特殊链接结构,能够及时将具有时效性的信息传递给每一个使用者,促进社会信息化的普及程度[4]。
  2.1.4互联网发展趋势
  现阶段,网络信息传递的速率是控制其发展的瓶颈,而高等院校拥有较大的使用者资源和使用需求,都会使得高校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需要受到突破性的改革而进行自身教学模式的改变。最早在我国实行互联网入校的政策时,是在1999年11月份,国内顶尖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承担建设了一项较为重大的联合研究项目“中国高速互联研究试验网络(NSFCNET)”,在2000年底开通试验网络的应用,促进了互联网在我国高校的工作和教育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5]。
  2.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动融合互联网发展
  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生本人对于互聯网的使用频率都很高,使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互联网在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的发展基础上,能够建立起完善的互联网科学数据库应用系统,便于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利用和阅览。
  3.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
  3.1激发大学生思想认识转化
  互联网促进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发生转变,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具有深刻的影响。通过中国互联网研究中心的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上网有近50%的网民利用互联网进行新闻的查看、信息交流、收发邮件和资料查询,说明其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是存在的,但是这种意识应该是独立的。由于每个人的背景、信仰和宗旨不同,就导致其对同一事物或者事实具有不同的看法,这使得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是丰富多样的,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方式也是多种类型的,具有一定的意义[6]。
  3.2提供大学生思政课程资源
  为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一种是以教育为目的专门设计的网络资源,另一种是能够被用于为教育目的服务的各种网络资源。将这两种资源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能够促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通过丰富类型的资源获取渠道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同时为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提供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将学习的知识落实下去,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3.3扩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空间
  传统教育模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是面对面,而互联网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更为广泛的渠道和教育主体互动。由于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学生可以获取完全的信息,将教育空间从具体的实体空间过渡到虚拟空间中,增加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还能够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和大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和讨论[7]。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