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9132 | 阅读:

作者:高萌阳
  【摘要】职业倦怠是一个在学界被广泛关注的议题,它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教师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更受到教育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职业倦怠的提出及研究意义、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针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策略。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 影响因素 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182-02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倦怠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弗鲁顿伯格在70年代提出来的,是职业压力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表现出一系列的心理、生理综合征。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特征:情绪衰竭、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职业倦怠多发生在教育、医疗护理等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中。教师是一个需要高度付出精力和情感的职业,属于职业倦怠高发的群体。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我国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对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诸家观点不一,但倦怠是在一定环境下形成的个人体验,个人会把个性品质带到工作中去,同样工作环境也会反作用于人。所以将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概括为两个方面: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
  1.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具体包括:个人背景、人格因素(气质、性格)、能力因素等。
  个人背景包括教师的年龄、性别、教龄、所教学科、所教年级、个人的婚恋家庭、所教学生的特点。统计学上的研究表明,在教龄上,工作5-20年是职业倦怠的高发期;在性别上,男性教师比女性教师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在婚姻状况方面,未婚教师比已婚教师更易发生职业倦怠;在学历方面,受教育程度越高,职业倦怠发生率越高,具体表现为情绪耗竭重,去人性化倾向高;从分布群体来看,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最高,其次是高职、中专教师,最后是大学教师。
  人格因素包括教师的个性(气质、性格)、人格特质等综合因素,其中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包括自尊的调节、心理的弹性、归因风格等。研究表明,外控型人格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特别是在情感的耗竭方面。自尊调节能力差的教师,更容易出现价值感感降低。实践表明,有神经症性格的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这样的人道德愉快感少,耻感、罪感强,内心冲突较多,无法享受无功利的快乐。
  能力因素方面,主要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有关。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2.环境因素
  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外在的环境,具体包括:工作超负荷,有的教师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基本没有休闲时间;学校工作环境不良,与领导、同事关系紧张,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教师出现角色冲突,无法平衡家庭、工作之间的冲突;教育行政部门不适当的决策、繁重的迎检任务、教师缺乏参与决策的机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等。另外,领导者杜威的工作作风,对教师的不良评价,对教师缺乏精神的和物质的支持、待遇低、不信任教师的专业能力等,都是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
  学生方面,也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积极上进,学习成绩上升空间较大,教师更容易获得职业满足感。相反,,如果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经常出现纪律问题,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学业不良,与家长沟通困难、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的高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教师比较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
  比较适合我国教师具体情况的干预策略,包括教师心理健康的身心调适策略、教师心理素质训练策略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干预策略。
  1.教师身心调适策略
  (1)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愉快接纳自己
  教师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品质,能够及时自我觉察、反省自我、接纳自我。教师要有自知之明,明确自己的优缺点。面对自己的缺点,不要怨天尤人,更无需自暴自弃,愉悦地接纳自己,满怀信心,积极向着人生奋斗目标前进。
  (2)正确对待别人,积极对待工作
  正确对待学生。教师要熟悉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正确理解青少年成长中常见的问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诚地关爱不同个性特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在学生眼里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尊其师,才能信其道,学习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技巧,巧妙化解师生冲突,使教育教学过程变成一种互利互惠的过程,能这样做的教师,工作过程就会成为一种享受的过程,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正确对待同事。与同事和谐相处,也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同事的优点,团结友爱,见贤思齐,谦虚好学,互相帮助。要克服清高,在生活圈里寻找知心朋友,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排解烦恼和苦恼,从而获得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支持系统。
  正确对待工作。教学工作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如工作过于繁重、工作不甚如意等困惑。对此,要学会用平静的心态去分析、认识和对待现实,如领导分配工作不合自己心意,先调整任职观念,调整思维角度,当确实感到自己力不从心,再重新认识当初确定的目标是否适度,采用的工作策略和方法是否合理,以冷静理智的态度进行思考与分析,避免无端烦恼。
  (3)合理安排生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与态度
  要合理的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不仅要有工作的能力,还有具备娱乐的能力。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做个生活习惯健康、有张有驰、有兴趣特长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2.教师心理素质训练策略
  教师心素质训练是指用心理学的专门方法影响教师的心理状态,使其形成教师所需要的心理素质。采用心理学的特殊方法训练教师的专业心理素质,是应用心理学科发展中的新问题,也是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客观需要。心理素质训练是避免教师职业倦怠一项有效措施。教师掌握一系列专业的心理技能和技巧,对提高教师教学趣味性有重要意义。如教师讲课所需要的独白性口头言语表达与思维方式的训练,教师针对学生的展开性与压缩性思维与言语方式的训练以及当堂解答学生疑问,纠正学生不良行为,解除学生心理障碍和采取心理策略。实际上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与技巧的掌握,需要具有教育心理素质的相应训练才能逐步完成。教师心理素质训练的具体方法,可以通过心理学专题讲座和团体训练等方式进行。
  3.学校及教育部门支持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社会问题,干预方面也应取得学校及社会的支持。学校应该端正办学思想,提高教师待遇,帮助教师主动改变工作环境,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让教師有松弛调节身心的机会,从而避免长期超负荷工作,减轻各种身心压力。学校要多办实事,满足教师多方面的需要,为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扩大教师的视野。对于存在职业倦怠的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使之早日克服职业倦怠,充满活力的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来。
  参考文献:
  [1]刘晓明.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56-61
  [2]曾玲娟,伍新春,秦宪刚,郑秋.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4):37-42
  作者简介:
  高萌阳(1996.01-),女,汉族,吉林人,大学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