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5841 | 阅读:

作者:苏曼 蒋晟
  【摘要】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总书记提出了以创新为首的五大发展理念,体现我国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习总书记还提到“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因此我国发展必须注重创新人才培养。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育基地,应当积极适应时代改革的步伐,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首要目标,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同时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将教学重心从技术教育转移到创新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和提供具有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064-01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高职院校的职能也在日趋更新,由单一的技术型教育模式向多元化发展,担任着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高职院校为了更好的履行职责,为国家培养人才做出贡献,应当从教育对象出发,明确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处理好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方法。
  1.明确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1.1创新人才的内涵
  对于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开拓精神等素质的人才称为创新人才。他们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区别于常规人才的思维,善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拥有坚持不懈的开拓精神,解决问题。创新人才具有创新意识表现在积极探索创新,当发现问题时锲而不舍的进行深入研究思考的心理追求。
  1.2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创新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创新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创新。第一,创新可以减少我国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发展成为科技强国,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第二,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的潮流,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赋予高职院校的光荣使命,是高职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创新人才在科技上有所提升时,也将达到科技反哺教育的作用。
  2.培养创新人才中存在的问题
  2.1传统教育体制的弊端
  受现在我国的人才选拔制度影响,大部分学生与老师的观念都注重书本教育,为了分数而努力,对于应试教育的考试内容死记硬背,只着眼于书本内容而忽视课外学习,导致了学生缺少提出问题的思维,与国外的学生相比,缺少创造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生放学回到家中时,家长都会问“老师今天教了什么”“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而不是“你今天提出了什么问题”这样的问题。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学生是否掌握课本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忽视了激发孩子的创新力。基于此,传统的教学观念职能培养出按部就班,基础较好的常规人才,很难做到培养有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2.2高职师资队伍的专业性不高
  第一,数据显示高职教师学历偏低,高职专职教师队伍虽然全部取得了本科学历,但是取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不到三分之一。第二,教师自身创新意识不强,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受传统教育体制影响,思维已经固化,教学理念陈旧,缺少创新理念,在指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方面达不到要求。第三,缺乏实践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匮乏。许多高职教师理论知识掌握不到位,缺少动手做科研的耐心,从而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3.培养创新人才的做法
  3.1樹立创新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应当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加大对创新的扶持力度,对有创新成果的学生给予表扬与重视。同时引导教育工作者与学生转变观念,不以成绩为唯一衡量学生的标准。应当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协调好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创新人才与理论人才、应用人才是统一的,因此不能孤立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引导学生个性发展。显而易见的是,如今的工具化、模式化使人思维固化,都是按部就班的生活工作,缺少前进的动力,也很难提出有建设性的创新意见,而有个性、有自由的学生不受束缚,更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创新。
  3.2提供创新实践课堂
  传统教学课堂采用老师授课学生听的形式,学生在被动的环境下接受知识,这样不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供实践机会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实践中一点点积累,使学生在实践中找到创新的乐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
  结语
  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从学校、教育工作者、学生三个层面入手,解决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资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舒娟.浅谈创新人才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1).
  [2]林松涛.论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4).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