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6181 | 阅读:

作者:朱燕仪
  【摘要】从心理学和现实教学实践出发,阅读和写作有其不同的内容和各自的能力目标,但另一方面,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过程相互交融,在实际教学中关系密切,因此无法完全将读写分离,而应在不否认其差异的基础上将读写进行优化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 写作 心理学
  【中圖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081-01
  我国的语文教材大体上一直是以“文选型”为传统,这种教材编写传统也反映了我国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读写结合,即阅读和写作教学相混合,但读写是否应该结合一直饱受争议。
  一、读与写的分
  首先,阅读和写作作为不同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有着不同的要求。
  谢锡金先生将阅读理解能力按阅读过程分成四个层次:寻找明显讯息、直接推论、综合并解释篇章、评价篇章内容及语言形式。[1]而PISA2009将阅读任务分为三类:访问和检索、整合和解释、反思和评价。[2]两者大体上都认同阅读应该包括检索信息、推断综合和评价这几个方面。写作是以书面语言表达观点的过程,根据弗劳尔-海斯的写作认知模型,写作需要作者理解写作任务,收集外部资料,调动关于主题、读者和修辞的知识,制定写作计划,在头脑中生成内容并进行排篇布局,最后将观念转述为书面文字,进行修改。因此可大致认为写作包括理解、提取、表达、评鉴这几个方面。
  就目的来看,阅读是从已有的文字信息中获得知识,而写作是通过将头脑中的知识转化为书面文字来整理和积累知识。两者所需要的能力素养不同,因此训练手段也应该不同。
  二、读与写的合
  但事实上,读写就心理过程来说有着极为相似又相互作用的部分,使之无法彻底分离。
  其中最为显著的表现就是写作时所需的“读者意识”模糊了作者和读者的界限。“读者意识”是指作者在写作时考虑与读者有关的因素,如怎样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读者,读者在阅读时会有怎样的反应……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一直将自己化身为读者来进行内容选择、排篇布局、表达修饰……可以说,优秀的写作者必然是一个优秀的阅读者,他的写作过程事实上是一种逆向的阅读过程。
  另一方面,建构主义认为,读者在阅读时运用了对话阅读的心理模式。对话阅读模式强调在特定的阅读环境中读者不仅追求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意思,更会依据当时的阅读知识经验和心理状态对文章做出创造性、个人化的理解。[3]阅读活动不仅是在对所读的文本进行意义建构,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4]如果读者将这种理解写下来变为书面语言,就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注解、笔记,甚至可以看作一篇略显粗糙的读后感。
  阅读和写作除了在心理过程中难以分割外,在实际学习活动中也无法做到两不相干。在阅读课堂上,写作需要或多或少地介入阅读,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记笔记。高效的阅读需要学生适时地做笔记,对阅读内容进行摘录或评论。而在写作课堂上,写作更是离不开阅读,如果写作教学完全抛开例文,直接教授写作技巧,写作教学必然苍白干瘪,学生将无法获得对这些技巧策略的感性认识,写作水平也难以提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朱作仁),是写作时不可缺少的隐性知识,而获得语感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阅读。此外,阅读为写作的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写作时所需的主题、读者和修辞等陈述性长时记忆均来自阅读积累。
  三、如何进行读写结合
  首先,由于阅读和写作并不完全相同,阅读课和写作课应该承担起不同知识的教学任务。阅读教学除了讲解文本外,更应该教授学生阅读的策略技巧,如想象、概括、联系上下文等。写作教学则应教授写作的顺序、详略等程序性知识,特别是实用性文章的写作策略,是可教而易教的。
  在明确阅读和写作各自的教学任务后,教师应该进一步利用读写的天然融合性,使读写相互促进,进行最优化的读写结合。要使阅读能促进写作,首先应该使学生成为积极的读者,促使学生进行独立的阅读思考、进行创造性的理解而提高其认识水平。在作文命题方面,可学习西方写作课程经验,尝试以任务情景中的作文题来代替哲学性的作文题,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写作情景和动机,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有东西可写。还可学习新加坡,将课文作为读写结合的结合点,对课文进行缩写、续写、改写。[5]如此一来,“文选型”教材也能真正发挥出其作为写作教材的作用了。
  参考文献:
  [1]谢锡金.提升儿童阅读能力到世界前列[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1
  [2]陆璟.PISA测试的理论和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5
  [3]董蓓菲.语文学习心理学[M].2015:154
  [4]南西·纳尔逊·斯皮维.书面语言:一种建构主义观[A].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C].高文,徐斌艳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7
  [5]朱建军.新视点教与学系列丛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理论标准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1
  作者简介:
  朱燕仪(1993.12-),女,汉族,浙江杭州人,华东师范大学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