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6751 | 阅读:

作者:林玉荣
  【摘要】诗歌是文学中的瑰宝,是历史上文人墨客遗留下来的文學印记。诗歌的美在于它的意境和内涵,在语文诗歌教学中,学生对于意境的理解都是通过意象组合完成,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意象,引导学生抓住核心意象,解读意境,进而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认识诗歌作者的创作思想。
  【关键词】意象 核心意象 意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069-02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的结合,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统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意象,领会由意象组成的意境以及意境中透射出的情感和思想倾向,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由此,我主张在诗歌教学中,通过意象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透过意象认识诗歌作者的创作思想。
  一、在朗读中明确体会意象
  朗读是诗歌教学的重点,也是重要的途径,在朗读中体味诗语言的魅力,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天净沙·秋思》,“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朗读过程中,抓取“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些意象的罗列,顿时给人一种苍凉的氛围,也为整首古诗定下了感情基调。再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第一节中“破旧的老水车”,“疲惫的歌”,“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泊船”。这些意象写出了祖国贫穷落后中的苦苦挣扎,艰难前行的画面,朗读时做重音处理。这些意象的铺陈让读者对贫穷落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第二节,没有像第一节那样排列较多的具体意象。在这一节里,“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第三节,写的是现在。诗人再次排列出一系列生机勃勃的意象,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等等,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第四节是“我”的宣言。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但从“我”的使命来说,“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因而是“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诗人庄严地向祖国宣告,“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前两节沉郁、凝重,充满对祖国灾难历史、严峻现实的哀痛;后两节清新、明快,流露出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欢悦。这些意象的感情挥发都要通过朗读来展示处来。
  二、从意象着手解读诗歌的意境
  诗人在表述情感时,往往不似小说、散文,可以用一段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诗人往往要借助一些别的事物来替他表达也就是间接抒情,于是就有了意象的产生。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理想、喜恶都一一让意象替他表达。比如《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山、林、江、舸、鹰、鱼创造出了一副绚丽夺目,生机勃勃的秋景图。那种争相恐后的竞争场面,搏击的气势,轻翔的自由,无不把诗人豪迈的气魄展现出来。如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诗中应用了两类意象,先用一种或几种事物,如“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等做自我的意象;再联系到与之关系紧密的另一事物,如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来做爱人的意象,展现了无论我是什么,我都愿意为了心爱的人奉献出一切,表达了对爱人深挚的爱慕之情。”因此,在解读诗歌时,我们要紧紧抓住一个个意象,细致的分析每一个意象所包含的情感,把诗歌鉴赏与解读落到实处,使学生静下心来聆听意象的声音,感触意境之美。
  三、背景知识为意象解读服务
  诗歌的解读往往离不开背景知识的介绍,一般放在开头或者结尾单独集中介绍,但是往往介绍完背景知识,学生便忘得差不多了。如果诗歌背景知识介绍结合意象,这样学生对意象的解读将更深刻。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将背景介绍放在第三节“簇新的理想”这首诗写于1979年,文化大革命之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第一年。“簇新的理想”指的就是建设民主,富强的现代化国家,这样对意象的理解就更加的确切,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祖国从贫穷落后,苦苦挣扎,到新生的这一过程,深深的被诗人所感染。
  四、核心意象促主题思想的理解
  主题思想是诗歌的核心内容,但主题思想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如《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典型意象触动离愁别绪,诗人所表达的孤寂、落寞并渴望再次团聚的依依惜别之情。与之相成鲜明对比《沁园春·长沙》中对秋景的描写,“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面对“寥廓”的秋天诗人是赞美的,展现的是秋景之美,充满了乐观向上的情怀。最后毛泽东发出疑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尽显诗人的豪迈与对人生的积极追求。正是这些核心意象的组合,赋予整首诗歌有了诗人的灵魂与情感。
  总之,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是诗人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诗歌鉴赏的最基本单位。意象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审美思绪、审美心理。要理解一首诗歌,必须准确的解读诗歌的意象,诗歌教学也将意象的解读作为教学重点,贯穿整个教学课堂,由浅入深,由表入里,最终把学生导入诗的辉煌殿堂。
  参考文献:
  [1]蔡琳雅.古诗词教学中的意象与意境的探究[J].语文教学,2008.05
  [2]龙潭.中学诗歌教学中意境赏析例谈[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01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