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261 | 阅读:

作者:和潇 靳刚 李占杰
  【摘要】中国制造2025集合美国工业互联网和德国工业4.0的优势,以自动化、智能化的制造业改造升级为切入点,同时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最终完成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对机械制造领域人才发展的教育,应针对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做好向智能化复合型人才的教育转型,不断与市场接轨,改变教育模式,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 智能型复合人才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235-02
  引言
  美国工业互联网注重信息化生产,与大数据、数字分析密切结合,其发展目的是对关键的工业领域进行不断升级,涉及国际很多行业,不仅仅是机械行业,在航空、医疗、电力等领域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德国工业4.0强调智能化生产,突出生产与市场整合,其发展目的是对传统产业不断改造,与传统产业进行密切结合,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主要涉及到机械制造、电气工程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一局面,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需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职业院校担负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 “工匠精神”的概念,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1.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的转型升级,对机械加工制造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其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求具备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职业院校应该将职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慢慢让学生养成对专业知识的认可、对工作态度的重视和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作风,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拥有“工匠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整体素质将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由此对应,对所需的各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智能制造工程对人才的要求
  中国制造2025发展的方向的智能化,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相融合的集成创新,通过不懈的努力攻关,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并实现产业化,逐步实现传统制造业技术人才向智能化复合型技术人才的转型。
  1.2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对人才的要求
  围绕着国家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化等技术的发展,国家要逐步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培养一批庞大的技术人才队伍,在硬件投入上注入资金,在软件建设中更新理念,练就本领,打造最优秀的人才团队。
  1.3工业强基工程对人才的要求
  中国制造2025要求对核心基础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要有所突破,结束目前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研究核心基础零部件则需要复合型、创造性的人才,这部分复合型、创造型人才则必须具有所对应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1.4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对人才的要求
  在国际竞争舞台上,我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还处于中低级水平。中国制造2025要求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瓶颈,组织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同样,对复合型、创造型人才所具备的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中国制造2025机械制造领域教育模式探讨
  2.1培养高层次“双师型”教师队伍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目的是更好地适应产业和岗位需求,确保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实现充分就业,推动我国加工制造业领域的发展。因此,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如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目前职业院校首要解决的一大难题。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必须提高社会责任感,把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渗透到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整体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品质,以适应“中国制造2025”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中国制造2025各项工程及各个领域,要求由传统模式向智能化、信息化模式转移,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在这种“市场化”和“多样化”的驱使下,要求机械制造领域的各院校,必须培养一大批高层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来造就中国制造2025所需求的复合型、创造型的人才。
  2.2广泛加强各个领域的合作与融合
  中国制造2025指明了五大工程和十个领域将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这些目标的实施,除了对智能信息化的要求外,对诸多的环节也做出了注释,这些环节在整体中的合作与互动对培养人才的教育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要坚持产学研相融合,坚持走校企联合,行业联合的办学之路。
  2.3加强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思维转变
  坚持市场为导向,培养智能制造的理念,逐步实现智能制造思维的转变。在传统机械制造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智能信息化的新产品和机械制造技术,按计划分步骤的进行智能机械制造通识课教育,加强在校学生工业4.0背景下智能制造思维模式的转变。
  2.4校校联合,学科联合,加强教研互动
  中国制造2025要求在实现宏伟目标的前进道路上必须要加强广泛合作和融合,校校联合可以有效地取长补短,合作共赢,有利于促进校际教研活动的顺利展开;学科之间的联合,可以促进彼此领域之间更宽更广的了解和互融,有助于学科间的教研互动,有助于智能信息化得到广泛普及。
  2.5不拘一格,外聘教授进课堂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需要大量复合型、综合型的人才,目前,各院校机械制造教师队伍还普遍存在有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理论与技能的失调,智能信息化知识的相对匮乏,影响了智能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各院校应当不拘一格,广泛聘请企业及其它社会各部门的能者为师走进课堂,把先进的理念与知识灌输给学生。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