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8252 | 阅读:

作者:张晶 赵刚 刘昌鑫 刘清 涂娟
  【摘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电子信息系统和设备的研发、维护、运营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文章首先分析了工程教育认证的基本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之后分析了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最后提出了几点改革措施。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课题项目】课题名称: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XJG-16-9-10。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233-01
  引言
  电子信息类专业具有工程性、实践性较强,技术更新快等特点。要求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由知识型人才向创新型转变,才能更好地符合当代信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条件下的人才要求。因此相关院校要适应时代发展,改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全方位的工程实践人才。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及人才培养目标
  1.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
  专业认证的根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即聚焦于学生“应该得到什么”,并立足于对未来从业者所受专业教育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的综合评价,从而为学生未来从业提供基本的质量保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专业认证的保障。在认证过程中,通过不断评价教学实施效果,建立合理的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并修正有待改进的教学环节,通过周期性评价形成持续改进的教学闭环反馈系统,从而持续地改进教育教学,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1.2工程教育认证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是打造适应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二是满足个性化的人才成长需求,在保证本专业必要的基础知识前提下,为不同兴趣爱好和能力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即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的柔性化;三是推动建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质量保障体系,努力提高专业和区域内产业的吻合度,主动加强和企业的联系,持续反馈和提高专业办学水平,最终实现校内外联动的质量保障体系。
  2.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下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2.1专业定位与专业建设不合理
  由于受旧的教育观念和资源分配等的影响,一些院校往往存在定位偏狭、定位过高、定位没有特色、定位忽视根基等问题。针对培养模式,目前的改进仅仅是单纯改变实践环节的学时,而不注重课程实际授课内容与创新实践型的衔接,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没有跟上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需求的转型。
  2.2创新平台与创新机制不完善
  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的平台不够完善,虽然建立了学生创新团队和创新实验室,但受前期的教育模式影响,仍然没有促使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与课内理论学习的良性结合,学生创新活动仅局限于参加各类比赛,如电子设计大賽等,而且获奖的人数占生源总数的比例也较低,不具有普遍性,因此难以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
  2.3师资队伍建设不到位
  为了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要求,相关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进而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虽然一些院校的师资队伍结构有所改善,增加了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但仍然缺乏既有工程实践背景又有创新思想的教师指导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针对以上问题,相关院校的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迫切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高学生创新教育培养质量。
  3.创新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迎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3.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一体化
  理论课程必须与实践课程相辅相成,用理论课程来指导实践,在理论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实施逆推的方法,按照人才培养对创新、创业的基本要求,将不同课程内容对应培养不同的专业能力,例如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针对不同的能力培养,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设置也不完全相同,主要体现在学时上有所不用,例如需要对学生讲解并做示例的,安排较多的课内学生,而只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可以安排较少的课内学时,其他的内容放在开放性实验项目中完成。通过对培养目标的解析,围绕社会对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构建按类别设计、按层次施教、按步骤实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3.2课程与教学目标相对应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证围绕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例如:针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电磁场与传输理论、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有相应的环节与之对应;针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电子线路类综合课程设计、系统开发类综合课程设计、专业创新教育与实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与之对应;针对系统设计能力与设计方法,有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FPGA系统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认识实习、教学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与之相对应。
  3.3增加创新创业课程
  为了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应该有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作为支撑。通过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创新创业类公选课、创新创业类专业课、创新创业类实践等多种形式,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同时,为了保证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效果,专业老师与具有创新创业经历的社会人员共同承担课程,例如可以聘请企业导师或具有创业经历的成功人士,为同学们现身说法,专业教师对同学们进行专业方面的引导,这样的授课形式更生动,也更具有说服力。
  结语
  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指导,贯彻“需求牵引、工程应用、成果导向、创新实践”的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突出工程应用教育,完善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校企结合,以社会发展、技术进步、需求牵引和市场反馈,坚持系统优化、稳中求新的原则,形成持续改进的电子信息工程工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光林,曹洪奎,关维国.面向应用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高教学刊,2018(05):163-165.
  [2]潘贵军,黄瑞,王玮,徐玲芳,王文峰,陈勇.地方综合性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09):223-224.
  [3]梁策,曹立杰,宋维波,祝开艳.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3):233-235.
  [4]覃坤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模式探讨[J].智库时代,2017(15):187+199.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